第112章 藏宝(2/3)

扶手顶部,身子圈延到背后,两条龙尾‘交’缠接合的地方就是龙椅背后正中。

龙头张牙舞爪,威势凛然,这显示了皇权的地位超然,在古时代,凡是“龙”形的东西,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私’家独宅可不能用,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因为龙代表了皇帝,代表了天子。

在看到右边扶手的时候,朱笑东心里一动,龙头扶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里面,但仔细瞧了瞧后,又肯定那龙头到龙身全是一体,没有凑合的痕迹,就像一块完整的木头,但里面是中空的,而这个中空又没有出口,这未免就有些奇怪了。

朱笑东从尾部的所在检查起,另一条龙是实心的,没有中空,只有右那一条龙是中空的,尾部所在没有出口。

慢慢检查到头部,这条龙简直就像是“天衣无缝”一般,从头到尾居然没有‘洞’孔缝隙,朱笑东不禁奇怪起来,如果他的眼力不超常,看不到也还罢了,但他看到龙身里藏有物品,但查不出是怎么放置进去的,这的确让他惊奇万分。

唐海泽见朱笑东很是有兴趣的盯着龙椅右边那个龙形扶手,当即走近了问道:“笑东,这个龙雕扶手有古怪吗?”

唐海泽之前也检查过,扶手上没有一处有进出口,木头绝对是完整的一块,所以他才没觉得扶手有问题。

朱笑东自然也看得出来龙身没有缝隙,是完整的一块木头,所以说,这龙扶手肯定有机关,不过机关不在身上,只能是在龙头上。

而龙头表面各处,朱笑东检查了,也没有缝接的可能,想了想,这个机关,只怕是在龙嘴里面吧?

只有在龙嘴里面那隐蔽喉部有可能设有机关,只是嘴喉那么小,嘴喉的空间只有一个大拇指大,而且入喉处显然是实心的,那么机关在哪儿?

盯着那龙喉看了许久,朱笑东对唐海泽说道:“唐老,有很细小的镙丝刀吗?”

唐海泽一怔,点点头说:“有,修理钟表的那一种!”

这一类的小工具,典当铺都会备有的,因为典当的物品也有钟表一类,鉴定师对这一类物品不会很熟,所以需要仔细检查。

一个典当铺的掌眼大师傅,其实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的,而典当行所面临的典当物品,其实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

唐海泽去工具箱把细小的镙丝刀拿过来,朱笑东接过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向扶手龙头筷子般大的喉嘴里伸触进去。

朱笑东的镙丝刀在龙喉里触‘摸’一阵,忽然间“嗒”的一声响,朱笑东赶紧把镙丝刀‘抽’了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触动了某个机关,唐海泽自然也听到了,凑近来盯着那龙头嘴喉处。

接着又是“嗤”的轻响声中,一个比筷子还细小的卷筒弹了出来。

“真有东西?”唐海泽又惊又喜的说着。

朱笑东把卷筒取了出来,很轻,入手也很柔和,感觉中,应该是蚕丝柔绢制成的。

慢慢把它舒展开来后,朱笑东真的可以肯定,这就是一种高档次的丝绢制成,工艺也很高,因为又薄又轻。

丝绢上面绘着一幅图,图上似乎是山脉,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地图,右边边缘有几个字,朱笑东也认得,是“白山天池”。

唐海泽顿时喜道:“笑东,这是藏宝地图,白山是清代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因为清代统治者是把始祖的发源地认定在长白山的,有了这幅地图,也许这次的行程就很靠谱了!”

朱笑东仔细的看着那幅地图,上面写的是满文,在一些地点上画有圆圈点,其中一个地点处画了一个红点,估计是宝藏地点所在r;。

朱笑东沉‘吟’了一阵,然后用笔把那些满文照图样描了下来,又对唐海泽说:“唐老,我要去一趟京城,京城的满人多,像这种满文,只有满族中的那些老头子才会懂,我得把这些满文逐一翻译过来,然后写在地图上后才有目标。”

“行行行,笑东,你准备好再行动,只有准备得越充分才越有把握。”唐海泽自然不反对。

朱笑东从唐海泽处回去后,马上订了机票独自去京城,去了王长江的店里,这事儿‘交’给他去办是最好。

王长江自然是义无反顾,一口应承,就在古玩圈子中就有几个满族老者,很快就把翻译的字样拿回来了。

那些字样都是打散‘乱’了顺序的,就像京城的各个地名一样,给你一大堆,你能看出来什么秘密不?

回答是肯定的,王长江把翻译的地名拿回来后,朱笑东再把绢册地图拿出来,然后用红油笔把地名一一对照写上去。

看这些名称,是什么“鹿鸣峰”,“龙‘门’峰”,“紫霞峰”等等,还有什么“梯云‘洞’”,“‘药’王泉”等等,红圆圈点的名字叫做“龙牙‘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