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关于平王(1/5)
自从平王夫妻逃离京城以后,关于他们的下落谣言纷纷,最受到推崇的说法,来自三王把平王秘密处死,平王妃守节殡难,这种说法得到更多的人赞同。
还有人说他们死在路上,都知道平王殿下好酒好色,逃离对他来说太难,纵然他忽然聪明的逃离京城,身边也将是美女数个,而不是早就失宠的平王妃。
乱世早就开始,先帝去世的那天晚上,三王悍然的进京,懂得回忆的人就记得住年景开始不好,外省逐渐各自为政,这些年没有和三王撕破脸,不过因为三王没有登基,外省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增多,而稍背静的地方就有杀人放火的事情出现。
带着美女的平王倘若能走出一百里,已经有人断言他把自己舌头吃下去。
平王已死的说法也得到很多的人津津乐道。
个中也曾有人提出来:“英雄不问出身,市井尚有豪杰,平王殿下在这种急难之中自然是冲冠一怒离京城,前往各地筹粮筹兵马,酝酿着时机到来,就杀回京城救娘娘上金殿,还这天地一个朗朗乾坤。”
怎么能总是拿平王殿下以前的错误说事儿呢?
这种说法得到大部分官员的唾弃,民间倒是传得热乎。
有不少官员公然表示:“平王殿下早几年没有冲冠,只怕如今酒色更让体虚,他要是活着到我这里,我最多管他一碗饭,倘若征战的话,殿下不知道需要几个美人儿侍候着,才能上得了马坐得了轿。”
然后就没有人提到平王殿下,管他是死这是活,这位殿下活着对这天地没多大作用,死了或许还能肥壮地面,倒也是一件好事情。
而明眼的人看得出来,平王这正统的皇嗣消失后,三王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凡事最后都要有一个结果,要么出来一位皇帝,外省将重新得到京城的支持,要么三败俱伤,外省推举出一位皇帝.....总之,平王殿下的消失,乐于见到的人很多很多。
镇西侯府也商讨过平王消失的利弊两端,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这个大日子里,这位殿下出现在赤城。
换个日子出现,曾宝莲也就不用上心,自然有公公或者世子接待他们,和他们谈论朝堂上的事情,可是今天实在特殊,探明平王来意的重担压在曾宝莲的身上。
在这些日子里,先祖的风采时时激荡在曾宝莲的心田,她自信完全跟上公公的吩咐,尽自己的一份儿力量,把儿子定王送上宝座。
有时候,她也觉得虚幻,这事件来得太快而又突然,她就拿出皇后赏赐下来的雕龙点金红宝石金梳,手指细细的摩挲数遍,从中汲取到力量。
当时很不理解皇后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件首饰上面镶着龙凤,就没有地方敢收它,它是没有办法整个换成钱,而曾宝莲这一位侯爵的世子夫人,她也不敢戴出来。
现在对于曾宝莲来说,皇后冒险出宫探望并且赏赐,她的殷殷期盼呼之欲出。
很多事情就怕名不正言不顺,历朝里对于“忠诚”都有很好的解释,这也是从谢龙开始直到镇西侯不肯亮明身份的原因,他们有自己的“忠诚”,并对自己的忠诚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没有三王夺嫡,估计谢家还是一代一代的传着秘密,守护着这个秘密。
而名正言又顺的,不要它也会到来。
曾宝莲完全没有心理上的别扭,她见到平王夫妻的时候,也相当的坦然。
她拂拂自己的肩头,仿佛把重担摆正,正色告诫自己,这个天下已经由有能力的人担当起来,她,曾氏少夫人数年救助无数的难民,安置无数的难民,解他们烦忧,给他们衣食,她做的比平王殿下多,她谢家做的也比三王要多。
丫头们打起帘子,含笑通报:“我家少夫人来了。”曾宝莲扶着杏花的手,款款而进,在门内站住了,欠身行了一个晚辈的礼节,满面春风的问候:“王爷好,王妃好,好久不见,二位的脸面清减许多。”
平王还真没有想到将见谢家的谁,但也不希望见到不主事的人,曾氏少夫人的到来,他是满意的,平王跳离座位,油手在衣裳上一阵的乱抹,毫无架子的作了个揖:“您老也好啊,我们特意的从京里出来投奔您呢。”
曾宝莲没有惊喜也没有诧异,她镇定的飞快在脑海里想了想,平王这是离京的时候就想到投奔这里,那么他揣着什么意图?
她轻轻抬起握着水红色帕子的手,示意杏花等人出去,杏花出去的时候有所迟疑,她担心这房里两个客人对上一个主人。
曾宝莲勾起嘴角,另一只手漫不经心的整理着衣带,自从家里宣称为王,她的怀里总揣着一把短刀,她也恳请过世子教过她如何握刀。
这个乱世劲儿,很多时候有防备最好。
杏花就出去,她也没有这就丢下来,安排四个男人守在这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如果平王夫妻敢有异动,立即就把他们格杀。
门帘子放下来,房里小小的天地除去食物的味道,就只有三个人。
平王妃的泪水哗的一下也落地,颤颤巍巍的要给曾宝莲跪下来,曾宝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