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九章 宁丰县令(1/2)

文志祯笑道:“当时,皇兄手中的二十万大军便在京郊之外。”

祁步君愕然道:“什么?微臣当时便在京郊,根本没有见到什么二十万大军。”

文志祯道:“是皇兄亲口在我耳边所说,而且他的手中握有一对虎符。”

“是一对?”

“没错,是一对。一对虎符在手,也就足于证明,二十万大军就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祁步君怒道:“原来他这个皇位竟是如此得来!王爷,您为了天下百姓苍生,不忍动战乱,所以才会退出皇位。”

文志祯微微一笑道:“所以我才要他答应那三个条件,若是一条他做不到,我必将皇位夺回!”

祁步君深深地看着文志祯道:“王爷,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微臣定追随您的左右。”

“好!咱们出,驾!”

一个半时辰之后,文志祯与祁步君二人已经来到了宁丰城。

走入城中,寥寥无几的几人,文志祯与祁步君二人放缓度,缓缓行走于大街之上。

县令沈伯新显然没有想到,文清王会这么快便赶到了宁丰城,待他得知消息,匆匆赶来,身上衣袍还未来得及整理妥当。

文志祯望着眼前的这位县令微微皱眉,他一身衣服不新不旧,腰间的腰带松松垮垮,身材矮短,下巴的白须在风中飘荡,花白的头用布条高高束起,脸上沟壑深深,这是多年风沙加上岁月日经所致。往下一双靴子布满尘土,一边卷起,一边放下,实在与他的县令的身份不匹配。

沈伯新见到文志祯后立即道:“老臣宁丰城县令沈伯新拜见文清王殿下。”

文志祯微微点头问道:“宁丰城现有多少人口,老弱比率大约是多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现还有多少良田,这里的气候最适宜什么农作物种植?”

在这寒冷的冬季里,沈伯新每听一个文志祯的问题,他的额头便冒出一层汗出来,支支吾吾道:“王……王爷,您一路从京城赶来,已是极为疲惫。王府里,老臣已命人收拾妥当,王爷不如先去休息一晚,明日一早,老臣立即到王府向您禀报这些事情。”

文志祯怒道:“沈大人是不是对这些我问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呢!这宁丰城有如今这个风貌,难道和你这个父母官没有半点关系吗?”

沈伯新擦了擦脸上的汗,只得低头站在那里。

文志祯叹息一声道:“去县衙。”

沈伯新惊慌抬头,不由自主的“啊”了一声。

“怎么?”文志祯看着沈伯新的脸,已觉察到了异样,再不看沈伯新一眼,转身对祁步君道:“是,去县衙。”

然后对沈伯新身边的一位随从道:“你带头。”

祁步君微微点头,与文志祯二人翻身上马,那沈伯新来的时候不敢坐轿,骑来的那匹马也被带路的随从骑去,如今两腿又如何能敌得过四脚的马,只得在后面叫苦连天。

身边一小吏低声道:“大人,怎么办,那些人还在县衙里面呢。”

沈伯新带着一幅哭腔看着前面的文志祯的背影道:“你问我,我问谁去。谁知道他一进城,不去王府,会想到问我这些问题,又出新想法,去什么县衙。”

小吏亦看了眼前面的文志祯低声道:“看来皇上的密诏说的果然没错,这个人难弄。”

见文志祯与祁步君二人已与自己拉开一大段距离,沈伯新苦笑道:“走吧,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他刚到宁丰,想来也不敢对我怎么样。再说了,他原是养尊处优的皇帝,在这里用不了多久,便会受不了这里的凄苦,还不是要沦为与你我一样的人。”

这些话不高不低,不响不轻,却偏偏一字不落地全进了文志祯的耳中,只是现在他迫切要赶到县衙,这些事只有过后与他计较,于是便当作未听到一般,与祁步君二人向县衙急驰而去。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文志祯与祁步君二人已来到了县衙门前。

他们二人将马扔给了带路的随从,说道:“你在外面守着。”

随从如何敢不从,虽然他知道里面生的事情势必会给沈伯新带来一场灾难,可面对一个亲王,一个小小的随从又如何敢拦。

文志祯看过去,县衙门前的击鼓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且那大鼓已破了一个大洞,仍放在县衙门前,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门的两侧根本没有守卫的捕块。

文志祯推开厚重的县衙大门,立刻从里面传来丝竹管乐之声,听闻此,文志祯的脸色显得更加难看。

这时从里面出来一位满面红光的中年男子,看他的服饰应该是位捕头,他指着文志祯二人道:“你们是什么人,这里可是县衙,是随便能闯的吗!若要告谁,就到外面击鼓去。”

祁步君正欲开口,文志祯拦住道:“外面的鼓都已经破了,连击鼓的木锺都没有,我又如何击鼓呢?”

那捕头边转身离去,边道:“那是你的事,和我没有关系。你要告状,就要击鼓。”

文志祯极其气愤,原来县衙门前的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