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当然不是我(2/3)

最近一直做各种怪梦,而且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现实里还是在梦里。”

“楼上就没有人分析一下,究竟是哪位女嘉宾被吓尿了?”

“应该挨个检查一下,就可以知道《真相》了。”

“楼上两位太无聊了吧?”

网友们继续各种弹幕。

……

“好的,刚才的玩笑,只是今天《正义之声》节目的热身,下面我们进入本期《正义之声》的正题。”

“这一期《正义之声》,我们要谈一谈幼儿园虐童的事情。”

“最近发生了很多起幼儿园虐童案,针扎幼儿、殴打幼儿、给幼儿喂不明成分的药丸……”

“这让很多家长在放学的时候,拉着上学的孩子不停地追问: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没有挨打?有没有被老师喂药片?有没有……问完自家孩子问同学,确信真的没有挨打、被扎针、被喂药片之后,家长无比感恩。今年的感恩节要感谢老师们放过俺家嫩娃。”

“县城幼儿园发生虐童,大公司的亲子中心发生虐童,一个月交几百一千的黑幼儿园不靠谱,想着一个月交五千多的纽交所上市公司旗下连锁品牌应该可靠吧?结果,同样虐童,还虐出了新手段、新高度。”

“这脸,打得是啪啪啪啪地响啊!”

“我可以看到,无数个手机屏幕前,无数台电脑显示器前,无数口倒抽的凉气,无数声绝望的叫喊,还有无数颗正在被恐惧冻成冰白色的心脏。”

“这种绝望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几年前当上了父母,现在正好有孩子在幼儿园里,那些他们所担心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他们孩子的身上。”

“有正规的大媒体声称,绝大多数托幼机构、幼儿园,都有着规范、科学的管理,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放心托付……近期的这些事件属于极端个案,但是击中了孩子这根家长绷得最紧的神经。大媒体说的未尝不是事实,但用‘极端个案’来安抚人心,恐后是很难奏效了,当某些事件的个案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事件恐怕就不能再用个案来形容了。”

“华国崛起,华国人买遍全球,十余年来,我们已经慢慢习惯了花高价买质量,这种习惯后面也有着很朴素的消费心理:越是大企业、越是高价产品,就越担心负面名声,越害怕消费者投诉,所以就越注意品质控制,越懂得危机公关,所以越值得信任。”

“这种认知在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所以容易被百姓们当成普世法则。但在儿童教育这件事上,华国的父母们却是屡屡受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可是华国的父母选择谁来育谁来教自己的孩子,现在却是完全失去了标准。”

“儿童教育变得就象是一场全民撞大运的抽奖一样了,运气好的,或许会遇到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运气不好的,到底会遭遇什么……一起一起的虐童新闻正一次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

“这些原本应该爱护我们的孩子、替家长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幼师,她们的面目正逐渐变得狰狞,变得和刚才的女丧尸差不多,她们对家长交托给她们的孩子毫无爱心,甚至充满了各种憎恨,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动机呢?”

“在最近曝光的一则由家长拍摄的视频中,家长质问幼师为什么要打孩子,其中一个幼师带着哭腔说:我控制不住。”

“‘我控制不住’这句话在网络上被骂得很惨,但这非常能说明幼师的真实心态。我们不得不承认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难搞定的人群之一,而幼师也很可能是全世界最难做的工种之一。”

“很多人在做父母之前,比如我,见到其他人家的熊孩子就觉得很烦,特别是当他们嚎哭、吵闹搅扰到自己的时候。但是在做父母之后,关于孩子的很多看法都会改变。”

“别人的孩子,你永远无法真正喜欢他,当看管孩子成为一项工作、一项用于谋生的工作时,就象我们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一样,会很厌烦、甚至憎恨,这也是幼师为什么虐童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面对的是机器、是文稿、是已经成年人的客户。而幼师这个行业,面对的是还不谙世事、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童。对幼师来说,爱孩子应该是上线,不虐童应该是下线,也是绝不能碰触的底线。”

“底线已经失守了,也就没有任何借口。但我们可以反思的是,这样的失守是不是必然,为什么虐童事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幼师这份工作本来应该有比较高的门槛,而不是学习不好、找不到工作的女生,没办法了才去做幼师。幼师门槛低所以收入低。收入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最终导致了虐童这么个结局,而且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会不断地去探索周围世界,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决定了幼师需要时时刻刻面对一种混乱、难以管理、甚至是难以控制的局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