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童年的油画(1/2)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s:,,“”,给《一路向善》更多支持!

童年,一个美好却虚幻的字眼。

海山对于童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有人童年是指学毕业之前,有人童年是指十岁之前。有人童年是指开始谈恋爱之前的日子;有人则认为童年是指孩子彻底懂得人情世故,不再天真幼稚,才算童年的结束。如果以这些作为标准,有些早恋或早熟孩子,估计童年要失去的更早一些。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怀念童年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是无忧无虑的,远比成人后,担起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要来得轻松得多。他们甚至会觉得那时的友谊才是真的友谊,因为它是那么的纯真,纯真得如同一块没有杂质的美玉,又如一汪清澈见底的山泉,满是叮咚的悦耳和清晨山间草木的气息。

若干若干年后,当海山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也是无比的向往。当然海山所指的童年是指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确切地是指转学之间的日子。

时常能听见有的人吹虚自己能记得两三岁时的所有事情,而且记得清清楚楚。每当听到这里,海山内心总是一阵鄙视。作为成年人的他,上个月的他做了什么事情,他都不能一一举出,更何况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前的事了。当然嘴是长在人家头上,头又是长在人家身上,人家是否真的记得,究竟是吹嘘还是事实,这个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不需要去过于较真。

海山也很想去拨开记忆深处的那团迷雾,去看个彻底,看看自己童年的时候终究是什么样子?那里也许会有属于罪灵的记忆,也许还会有前生的那些稀薄断续的记忆,之所以现在不记得,也许只是单纯地被尘封了起来,只在等待某个特殊的时刻,如大彻大悟后或者死亡来临前才能见到。它们会化成醍醐,浇亮你浑浊的双眼,产生类似于回光返照时的通透与平静。不过也许那些婴孩时的记忆,早已经腐烂在时间的长河里,被彻底地遗忘,永远不可能再出现。

这种对童年深处记忆的探索就如同抽刀断水,举杯不但不能浇灭好奇与愁绪,相反愁绪与好奇会更密密麻麻地生长茂盛起来。至于更多的记忆的东西,他只会觉得越回忆,越接近想象,也越来越不真实。

索性,海山也就不去探索那人之初的记忆了。只是不断地巩固脑子里那几个已经存在了的零星的画面。不去渲染,不去更改,不用现在学到的想象使它生动起来。只是任它们犹如几幅干枯的油画,挂在记忆深处某块斑驳的墙壁上,偶尔回想的起的时候,用记忆的拂尘,掸掉岁月的拂灰,定期擦拭一番。

如果记忆要具有连续性,细微性的特征,那么海山的这种记忆是真始于他转学之后,到这个时候的记忆才是真正的三维立体的。

在这里,回忆的灵魂可以任意行走在记忆的世界中,在这里,细节丰满而真实。你可以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可以看到红房子的教室、连在一起的长条板凳、破烂的水泥乒乓球台;可以看到池塘边那条通往严厉老师家的青草路;可以看见孩子们挤在店门口买牛角奶油面包、买葵瓜子、买山楂皮的情景;可以看见孩子们伏在地上玩弹珠,使劲全身力气去拍翻纸卡片,可以看见孩子们追逐嬉戏,玩着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切的一切,一切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可是再往前去,就是模糊一片。仅仅只剩下一个场景,一个词语,一个伙伴还亮清晰。虽然只有这么三样,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海山的一生。

尽管所剩下的记忆不多,甚至这个场景还是在母亲不断地强化中才得以保存下来。自从海山懂事以来,母亲就不断地在其身边灌输着孝的理念:

“海山,你长大后会孝敬爸妈吗?”

“会!”

“怎么孝敬呢?”

“我给你们买东西吃。”

“海山,你以后肯定不会对妈妈好的。”完母亲假装伤心难过的样子。

“妈妈,别哭。妈妈,别哭。以后我会对妈妈好的,我会对爸爸、妈妈都好的。”海山见妈妈哭了,着了急,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去劝。

“海山,你以后可得好好孝顺我们,你很的时候就像我们承诺过的。”

“承诺?什么承诺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每当海山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总是故作惊奇却不厌其烦给他描述那个场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海山遥远的童年的记忆中才这么一个清晰的画面。

“你不记得了吗?那是你岁半的时候!那个夏天!你都忘记了吗?”

每当母亲这样故作惊奇地问海山的时候,爸爸在旁边总会揶揄母亲几句:

“孩子那么,哪能记得什么?还不是今天,明天就忘记了。知足吧,你这脑袋,我看在十岁时做了些啥都不清楚。”

“怎么啦!怎么啦!我记忆再怎么差,我也是读过高中!是高中生!你那破初中凭,毕业证都没有领到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