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1/2)
1229
正如托温说的那样,新的舰队编制正是从轨道舰队原本编制的基础上升级而来。
原本的轨道舰队编制,虽说比较混乱,但也是有一种最基础编制的,那就是轨道巡逻舰队,由一艘主力舰和八艘护卫舰所组成,至于之后的轨道警戒舰队还有轨道防御舰队甚至只有计划还从未有过实例的轨道攻击舰队,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编而来。
新的方案,不再继续沿用这样的编制,而是将以四艘同型战舰编为一个中队,四个中队编为一个战斗大队,四个战斗大队组成一个战斗群的方案。这样一来,舰队就能加灵活根据不同任务进行自由编组,在保证战斗力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编制出更多的战斗组。
如此一来,原本由一艘主力舰和八艘护卫类战舰所编制成的轨道巡逻舰队,现在将因为巡逻地区是高危区域还是安全区域进行增减,像是在有主力舰群存在的安全区域巡逻,一个护卫舰中队就足够了,而一个远离主力舰群的高危交战区域的巡逻,就将由一个主力舰中队和四个护卫舰中队组成的舰队进行巡逻,这样一个有着四艘主力舰和十六艘护卫舰组成的舰队,在遭遇非主力舰队规模的思晶人突袭舰队时,甚至能击退对方或坚持到主力舰队的支援。
而gdi太空舰队计划中的数字编制舰队,就将由一个个战斗大队或者战斗群组成,平时可以分散开部署,遇到大战役时也能迅速完成集合编组。
只是这样的编制,对主力舰的需求也就更高,是按一比四的比例来为每一艘主力舰配备四艘护卫舰。这也是为何一开始托温会统计手上主力舰数量,并拿出一款新主力舰设计让林海定夺的原因。相比能更快制造,人手需求也更低的护卫舰群,主力舰们才是他这新编制的重心。
而由于海巨兽级重巡洋舰虽然因思晶人改进护盾而失去原本主力位置甚至到现在都被停产,但因为林海一直在提防别的势力背叛,这一级主力舰他也从未有将其退役或者交给他人使用的想法,也就是说海巨兽是林海隐藏下来用于对付别的人类战舰的王牌之一——虽然打不了思晶人的星舰,但对付起人类自己的星舰,海巨兽级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一级战舰无法编入托温新方案中主力舰中队计划。
能用的目前就只有那八十二艘科迪亚克级战巡舰,只能编成二十点五个主力舰中队,配备八十个护卫舰中队,共计三百四十二艘星舰。
这个数量自然不能令人满意,舰队规模上甚至还不如旧编制,毕竟现在gdi太空舰队最多的就是如希格拉级驱逐舰这样的护卫类战舰,只是如果没有主力舰支持,只靠这些护卫类战舰去和思晶人舰队正面交战,损失率会让任何一个将军抓狂。这对于本身太太空战舰操舰人员不足的gdi太空舰队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损失。
也因为这个原因,如果托温想要继续推行他的新编制方案,那就只能大幅度增加主力舰的数量。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新方面,自然也就是希望林海帮着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除了尽快将鲲鹏级投产,另一方面自然就只能继续生产旧型号的科迪亚克级。”托温说道,“只是依旧是人手的问题。在新舰投产的同时,我们不可能将人手浪费在旧船上,那么必然需要将部分甚至全部科迪亚克级移交给自然人船员操控。但我们又不能把战舰真的移交给外人,他们还必须过于依赖我们,才符合我们的利益。”
“还能怎么办?科迪亚克级可以小批量逐步移交一些给盟国,但是所移交的物品照样减配。同轴脉冲激光炮取消,磁轨炮减少电容器,反应堆更换成简约版的,减少装甲和点防炮,操作系统安装后门。”对于托温的问题,林海自然不可能拿得出更好的办法,再怎么不愿意给别人自己的好货,但在糟糕的现实面前,不情愿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好在虽然因为现实而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但在其间也不是没有可操作的地方。给装备减配是其中一种手段,抓住指挥控制权就是另一个方式了。
当然了,就算是减配后的主力舰,性能上也不至于太差,只是相较于原版,无法在一对一的交战中击败原版主力舰而已。减配后的主力舰只是装甲没有原版能抗,主炮射速和单位输出功率没有原版高,没有威力巨大之脉冲激光炮,点防火力也只有原版三分之二,但这样的配置用来对付思晶人的星舰,还是够用了——无非是战损大一点吧。
为了扩大舰队规模,自然不可能只依靠总人数目前限死在二十万的克隆人部队,提供相当部分星舰给自然人部队,是必然的趋势。原本林海有过计划,就是主力舰全由克隆人控制,忠诚度没那么高的自然人部队只操作炮灰级别的护卫舰,以这种高低搭配来完成太空舰队的扩充,但随着之后与思晶人舰队的交战,那些由自然人操作的希格拉级驱逐舰可以说每战必损,再怎么漂亮的胜仗,多少都会付出一些损失,而这些损失,就代表着几百条人命的消失,而自然人太空兵的补充,又不可能像克隆人一样可以随时补充。
加入到gdi这个联合机构中的铁鹰组织,向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