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升级和奖励(2/3)

灌过的蔬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有我优价格还实惠,中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泰兴楼受食客们欢迎是必然的。

这就在无意间形成了垄断的局面,继续这样下去怕是要把人给得罪光了。

自家人说话不用拐弯抹角,赵小禾想到什么说什么:“马叔的意思是,把好处分出去吗?”

马老板寻求她的意见:“你是什么想法?”

“我也是这意思。”赵小禾笑道,“只要马叔不怕少挣钱。”

马老板松口气,笑道:“再少也比以前好。”

随后几人商议一番,把事情给定下来。

赵小禾回去后给了小辰子一份名单,叫他把清单上人聚集起来。

这一份清单上都是从头到尾都一直很支持她,没有人云亦云,或者比较老实淳朴的村民,小辰子的家人在其中,段大宝在其中,朱百合自然也在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她自己庄子上的佃户们。

这些人就是赵小禾推广现代引进蔬菜第一阶段的主力军。

大多数人立刻就过来了,不来的赵小禾也没有等下去,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众人,不出意外的在所有人脸上看到了喜悦、兴奋的表情。

赵小禾的意思很明确,话说的也十分直白:“正是因为各位信任我,一直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才愿意给大家这个机会。也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信任,不管是谁,如果叫我失望了,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不会再给他。”

赵小禾挑选出来的这一批人至少在立场坚定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更何况赵小禾给他们的是赚钱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地把握住,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对不起人家道长的事情,一定要把人家道长交代的事情给办好了。

而过了不久之后,马老板在京城内放出哪些哪些村子里有和泰兴楼一样蔬菜卖的风声。

各家酒楼核实后发现果然是真的,顾不得多想,生怕晚了一步菜就没了,争先恐后的乡下找村民们采买。第一波种菜的村民赚了一笔之后,便按照赵小禾的意思,等到其他人找上门求了好几次,才“勉为其难”的把种子和方法传授给他们。

这样一来,种菜的人越来越多,蔬菜的价格自然而然的慢慢降了下去,也只有那些能吃苦耐劳的每日不辞辛苦的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更远的乡镇去还能赚到一些。

等到更远的乡镇也慢慢的有人开始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时,那些后知后觉或者只想着观望却不敢冒险的人已经很难再靠卖菜赚钱了。

只有第一波种菜的百姓,因为听赵小禾的吩咐与各家酒楼食肆签了契约,尽管价格降低了,但至少短期之内不愁销路。

那时候旁人才知道赵小禾选择这波人教他们种菜的原因,再如何懊恼后悔也晚了,这时候再想跟赵小禾攀上关系可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赵小禾忙完了这一阵,处暑已至,夏天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第一批祈福的玉米才刚过了花期,段大宝家的玉米连抽雄期都没到,可第二批祈福的玉米已经可以收获。

收获那一日的盛况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无论过了多少年亲自参与到这场盛大的丰收仪式中的百姓都忘不了这天的情形,泰安帝与文武百官亲临郊外,城内城外的百姓倾巢而出,五城兵马司、禁军出动维护秩序保护圣驾。

朱百合七老八十的时候说起这段回忆,还是会一脸骄傲得意:“那得祖坟天天冒青烟,冒它个百八十年,才能有你祖爷爷我的运气!”

朱百合家的一亩田外,泰安帝郑重的掰下了第一穗。

沉甸甸的穗子拿在手中,将淡青泛白的外衣层层剥开,露出了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

“一千粒!”数玉米粒数的农官激动的声音都走调了。

赵小禾留给泰安帝的灵植玉米比普通的更大,粒数更多,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比起群臣的激动他看上去就淡定了许多。

一些老臣看到了暗自感叹,陛下比他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沉得住气,和刚刚登基那会儿比起来,已经判若两人了啊。

年轻的官员们完全就是一副“不愧是陛下”的崇敬和景仰了。

而令朱百合反反复复说了一辈子的“祖坟天天冒青烟”的事件便是在此时发生的。

泰安帝拿起系上红绸的玉米,微笑着递给了作为百姓代表的朱百合,温言道:“这是你的。”

朱百合激动的快要晕过去了,爹哇娘哇你们看到没陛下和我说话了陛下他看我了陛下他对我笑了,娘子你看到了没!小宝快看!

朱百合捧着玉米,两只胖手不停地抖,决定回去就把它供起来。

收玉米完全不用朱百合一干人动手,朝廷显然早有准备,训练有素的士兵们钻进了玉米地中,以鼓声为令开始行动。

原本被收下来的玉米堆在路边,但是很快路边就没了地方,而玉米堆积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人的身高。

人们从惊叹到目瞪口呆,从目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