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灵济宫(3/3)

等魏广德到了灵济宫,之前魏广德也来过这里,那本《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就是在这里买到的,现在还放在翰林院里,只是已经很久没有翻动过了。

下了马车,魏广德带着张吉轻车熟路走了进去。

灵济宫全称为“洪恩灵济宫”,是永乐皇帝在北京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灵济宫里所供奉的是二徐真君。

二徐真君是唐末五代时人,他们和李煜之间,还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关系。

李煜的祖父李昪,出身寒微,李昪的父亲李荣在战乱中失踪,李昪被大将徐温收为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而二徐真君,便是徐温的第五子和第六子,他们二人曾带兵平定过福建一带的匪患,死后受到当地百姓的崇奉,后来民间为二徐建立了祠堂并展开祭祀活动,而且非常灵验。

到了宋代,皇家亲赐匾额“灵济宫”,进一步提升了二徐的“仙位”。

明初灵济宫的一位庙祝曾辰孙则利用给永乐皇帝治病的机会,将二徐真君“介绍”给了皇帝。

至于永乐皇帝的病,根据史书记载,晚年的他一直被风湿病所困扰,这和他连年北征蒙古所受的寒气有很大的关系。

而曾辰孙所使用的“药方”,极有可能是道观炼制的仙丹,服用之后身体会发热,但根本不会去除病根。

不过一时摆脱病痛困扰的永乐皇帝坚信这是上天的力量,不但在北京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灵济宫,并且对于丹药的服用,也开始逐渐形成习惯。

灵济宫虽然在北京城声名显赫,可是其实占地面积并不大,算是比较狭窄的,毕竟这里可是内城,距离紫禁城非常近。

灵济宫建筑也不多,山门之后就是天枢总门和大阐威门,继续往里走就是正殿玄都殿和寝殿紫府殿。

这就是灵济宫的全部建筑了,可以说非常简陋,可是因为皇家的推崇,让这里人气非常高。

其中正殿和寝殿间有穿堂连接,形成“工”字殿格局,这和紫禁城的文华殿、武英殿及奉先殿非常类似,这都是出自永乐大帝之手,由此可见他对这里的喜爱。

&am;lt;b/&am;gt;  嘉靖十年曾有官员建议终止对二徐真君的祭祀,并将灵济宫改建为北京的帝王庙,但当时礼部官员上书反对,当时的理由是灵济宫地域狭窄,不适宜建设帝王庙。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反正今天魏广德来这里找人看了后还考虑去朝天宫看看。

其实到了后世,对于搬家这样的大事依旧有请人看期的习惯,都希望搬进新宅后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进入山门,穿过里面两道大门后到了正殿,来这里肯定是要先祭拜二徐真君,然后再去找大师。

祭拜完成,询问了正殿的庙祝后魏广德知道,主持正在后院接待贵宾。

在魏广德看来,道观的一把手肯定就是道法最高的,他算出来的日期肯定是最好的。

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魏广德自然知道这是什么,可还是不免想求个心安。

转过正殿沿着穿堂到了后面,魏广德走过寝殿时就听到后院里面传来念诗的人声。

“地可招松鹤,仙源此处通。”

前一句没听到,后一句魏广德可听的真切。

转过弯魏广德就看见灵济宫主持玄静真人正陪着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在后院大树下品茶论道。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