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中伤(2/3)

等地连番攻击受挫后,这次偷袭威远堡虽然很成功,但是因为明军死战不退而最终无果。

按战报所说,参将杨缙与战于城西,稍却,威远几破。

随着闻变而动的总兵胡镇、白添福率兵率先赶到战场左近,牵制俺答部兵力,虏骑对威远堡的攻势立时就大减,让明军得以喘息。

胡镇、白添福率兵随后会和赶来救援的马芳兵,和俺答部在城外十余里处陷入对峙之中。

随后俺答汗又派数千骑兵打算突袭聚落堡,而此时堡内已有东路靖虏堡参将马孔英先领兵至,和留守备郝世爵一起守堡。

巡抚方逢时遣部救援,极短的时间里,俺答部的突袭计划就告失败,而周围明军救援部队也越聚越多。

虽未正式开战,可给俺答汗施加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到这个时候,兵部已经确认,此战应该就此结束,继续打下去俺答汗占不到便宜。

虽然虏骑退却的战报还未送来,但兵部内乐观情绪已经占据上风,虽然之前很多布置落空,但虏骑不能破关,对兵部来说才是最大的功绩。

就在兵部还在等候大同方向虏骑遁走的军报时,兵科都给事中温纯却忽然上奏,言诸将功不偿罪,乞加严核功过。

在兵部准备上奏反驳时,大同御史又上奏平虏城参将张刚自以信地失防,惧其深入,密与守备朱进、张鉴、董尚文,操守徐邦畿谋,使厚遗虏,俾移兵犯威远的消息,立时朝野大哗。

魏广德在温纯弹劾时,本来是打算站出来支持兵部,反驳温纯言辞的,可在知道张刚干出的事儿后立马就缩了回去。

给俺答汗送厚礼,让虏骑改道攻打其他城堡,此事他不要太熟悉。

刚穿过来那会儿,就有大同总兵干过这个事儿,直接导致庚戌之变发生,俺答汗率兵打到京城左近,让朝廷威严尽失。

没想到这个时候,又有御史告发出这样的事儿。

随着总督陈其学、巡抚靳学颜、方逢时等人奏疏抵京,兵部立即改变了态度。

部覆,张刚当首罪,其论朱进、张鉴、董尚文和徐邦畿等人之罪,其余督抚诸臣有经略功,当量赏。

“善贷,你说该不该给他们奖励?”

乾清宫御座上,隆庆皇帝高高在上,对着下面的魏广德发问道。

魏广德在下面纠结许久还是躬身说道:“陛下,功是功,过是过,张刚等不当臣子理应当罚,而督抚有经略之功,诸将也有功无过,不可寒了边镇将士的心。”

就在前日,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把魏广德、霍翼找来一通臭骂,因为看到大同奏疏让他想起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就是因为大同总兵仇鸾资敌,让俺答汗率兵绕行,攻破古北口打到北京城下。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事儿又险些发生在他的身上。

如果这样的事儿重复发生在他们父子两人身上,隆庆皇帝都不知道后世会如何看待他们两父子。

不过到了今日,貌似皇帝的火气已经消下去大半,理智也重新回来了,知道赏罚分明,叫来魏广德不过是为前日的大发雷霆找个下坡的理由。

“马孔英、杨缙皆和俺答部交战败退,又当如何?也是奖赏吗?”

隆庆皇帝又问道,在兵部的部议里,对马孔英是功过相抵,而杨缙虽战败但保住威远堡不失,被认为功大于过。

“彼时虏大,马、杨二将敢率兵出城以战已是难得,但战败不得不罚,可对二将罚俸两月以兹惩戒。”

魏广德听出来了,隆庆皇帝还是想要处罚一些人,让边将知道厉害。

但就当下是打了胜仗,惩罚也就是个意思,俸禄对于将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的生财之道又不是朝廷发的那点俸禄。

罚俸,就成为对武将最好的敲打手段,让他们知道皇帝对他们的做为不满,但又不至于让人离心离德。

“回内阁后和兵部议功,让兵科也参与,核功之事就让温纯代表朝廷去大同走一遭,实地查看一番以闻。”

“遵旨。”

隆庆皇帝说完,魏广德马上接话道。

“让锦衣卫随温纯一起去大同,把张刚等人带回京城问罪。”

在魏广德请辞退出时,隆庆皇帝又吩咐道。

当初仇鸾事发是在他死后才有“人”告发此事,最终被判犯有谋反罪,嘉靖皇帝命开棺戮尸。

可以想象,张刚等人被带回京城后的命运,除了凌迟应该是没有更合适的惩罚了。

大同一战,隆庆皇帝的处理态度很明确,魏广德回到内阁后就和李春芳商议一番,之后叫来霍翼,让兵部重拟奏疏上奏。

“记得叫上兵科的人,在奏疏上联名。”

魏广德有感觉,隆庆皇帝似乎对六科的人有些不待见。

这次事发就是由温纯起头,结果一天的时间就闹得京城满城皆知,民间又是沸沸扬扬。

对于这样的丑闻,皇帝当然是希望捂盖子,不让外界知道才好,结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