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教书匠跟他的两位学生(2/2)

,还未到年岁日那天,就已经来了场风霜天,气温降到了身上所有衣服都抵抗不住的程度,裹得严实仍是觉得冷,所以似有些犹豫的哥哥,啃馒头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不知如何开口的哥哥内心纠结,反而是看破其心思的中年儒士开口问道:“允武,你跟允文两人就且住在我这屋内,同我这孤家寡人一起度个喜庆年岁日,然后等天暖和些,再回去你们那个家。”

兄妹俩的爹姓夏,跟平常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幼时都以外号叫着,等稍大些再给起名字,及冠之后再请人赐字。可谁知没等到那个时候,天灾人祸就降临了家乡,他俩的爹也死在了路上,临死之前也没能给自己子女起个名字。

夏允武也是知道自家居所的现状,破落的山上小庙早就四面漏风,虽然起初还加固了一番,把口子颇大的窗用木板钉住,沿着断头缺胳膊的神像,将漏风滴雨的庙顶盖住,可对于庙中情况而言,仅仅起到不受豺狼虎豹侵扰的作用,刮风下雨可就受罪了。

所以今年这个腊月天,委实有些难熬,前行道路上好不容易看到的曙光,夏允武并不想跟妹妹白白放弃,之前想着没爹没妈也就一条烂命,死了也就死了罢了,但如今活的好好呢,好赖也算有了生活的希望,就不能随随便便把生命不当一回事了,自己死也要等到妹妹嫁人之后。

越发感激中年儒士的夏允武越是说不出话,但他知道眼前这位先生心思灵敏,其实明白自己心中是做何感想,所以即使不用自己多么言语表达谢意,他也不会因此置之不理,因为他是个大善人。

奉中年儒士为老好人的女孩夏允文,在啃完剩余的馒头后,对着中年儒士眯着眼笑,然后把手在多少带点脏乱的衣服上抹了抹,笑着说道:“周先生是个老好人,用先生之前教过的话说,就是心地善良,可我有时却听那些小孩儿们说,先生原本是西柚城中的大教书先生,怎就愿意来这个镇子里呢?”

没想到学生会这个问题的中年儒士周先生,笑着望向女孩,很快就解释道:“其实只要有人愿意请我教书,我都愿意答应,在西柚城中的学府教书,只是我的备用之策,我本意还是倾向许家镇这种,被教书先生遗忘的地方,很乐于此。”

“这些年我去过的地方很多,早年在京城外教书,那是个山清水秀的清净之地。后来在山梨城中一个深居山中的镇子里教书,在那儿的秋天,满地梨花开的风景美不胜收,一眼望不到头的梨花,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再后来受同行邀约,来到西柚城学府里教书,那里的教书先生很多,没待多久便来了这儿,许家镇是我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夏允武疑惑问道:“是许家镇有地方吸引到周先生吗?还是说,周先生决定就在许家镇教书一辈子,哪儿也不去了。”

然后周先生仔细的想了想,此时茅草屋屋外的寒风潮越来越壮大,从草悉间传来的呼啸声更像是狂风巨人,在天地间肆意的狂吼着,让人心生畏惧的同时,也感叹着大自然的威势。

茅草屋在狂风中异常坚固,沉浸在思考中的周先生并不为所动,反而皱起了眉头,像是思索到其中意味,仔细琢磨了会,便重新舒展了眉头。自己这多年教书在外,游历他乡何其多,就连教过的学子都数不过来,他所求为何?不过是想世间读书人多点罢了,让那些从未有过学堂的地方,多点读书种子,多点希望。

这位教书匠,抬起头缓缓说道:“我啊,最喜欢的便是读书,而能让读书这件事变得人人可读,成为人们的人生必经之事,那我作为世间最早的读书人,就十分欣慰了。”

这个教书匠,真就历经了岁月,教出了许多有名的读书人,还将读书识字首次带进了番榴的朝堂之上,将学宫学府学堂的理念,真正的搬运到了民间,若没这个读书匠,世间可真没能让懵懂稚童蒙学的地方。

夏允文跟夏允武两兄妹相视而笑,两人心思默契,都懂各自的想法,最早的读书人?能有多早?有番榴开国那么早?!

其实也就如此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