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确立纲领(2/2)


吕大器这一番言语一出,立刻就让朝堂沸腾起来,几个“清流”大臣马上出列,就是一番“祖宗之法不可变”、“不可与民争利”的大道理。

李炎听到这些脑袋立马大了起来,训了两句只能沉默不语,还是瞿式耜见状不对,马上出列训斥,并对吕大器表示支持。

说起来,也是因为李炎在潮惠大捷后权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大臣也不敢闹得太过分,而瞿式耜也算是识大体的,这才定下了基调。

李炎又思考一番后,听了瞿式耜的建议,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张同敞,改任其为户部左侍郎,兼理广州市舶司事务。

待财政问题落地后,大家又讨论了地方行政、军务的部分细节,相关大臣又是唇枪舌剑一阵,也一一确定下来。这时候,朝会也已然过了一个多时辰了。

其中,新任的中书舍人王夫之提议,再过几日就要正式进入光烈元年,也就标志着这个小朝廷正式可以被称呼为“光烈朝”,确立正统名分。

出于抵御、讨伐满清以及安抚地方的需要,他建议朝廷应该正式提出一个政治纲领或者说口号,起到统一思想和阵线的作用。

闻此言语,一众大臣也表示赞同。

别看这好像只是个口号或者虚头巴脑的废话,事实上,历史中所有开创基业或大的战争都得有一个政治纲领才行,当年陈胜吴广的“伐无道、诛暴秦”;光武帝刘秀的“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唐高祖李渊则是打着给隋朝报仇的旗号。

说到底,就是一个统一阵营目标,给大家明确大方向,也是让天下人明白自己政治诉求的表态。

李艳虽然是后继之君,但事实上和光武帝刘秀那种白手起家的情况好不了多少,所以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还是能起不少作用的。

王夫之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自然也想好了可用的草案

他严肃的举起笏板,朗声对李炎道

“臣闻昔日太祖自江南地北伐蒙元,尽扫膻腥,远驱戎狄,是时宋文宪公草《谕中原檄》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建虏肆虐,侵纵我土,危我社稷,一如蒙元之祸。陛下可传檄天下,明纲立志,以效太祖恢复华夏之功!”

“卿以为当立何为纲领?”

“臣以为若效太祖事,曰‘驱除鞑虏,光复社稷,重昭典制,救济斯民!’”

李炎连连点头,想起了后世辛亥革命时为了推翻晚清政府,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纲领,用在此时倒也很是应景。

又是一番讨论,大家略作修改后,正式确定十六字纲领为

“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昭社稷,救济斯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a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a 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更新,第14章 确立纲领免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