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小桥两岸(1/2)

一群人逃亡,最忌讳搞得草木皆兵、精疲力尽,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距离散伙也就不远了。

耿书香决定就躲在小桥附近不再去别的地方寻找渡河地点,不过为了避开鞑子可能的搜索,他还是让战兵们挪了下窝,转移到北面的一个废弃村寨中。

此地距离小桥有三四里地,站在小桥上能够隐约看到村寨的一角,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灯下黑的地方,若是有鞑子哨骑或者兵马追到小桥这边,他们肯定料想不到明军会胆大包天到藏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只要鞑子追兵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兵力布置出现疏漏,一人双马的明军就能凭借冲击力和速度冲出去逃之夭夭。

尽管再次挪窝不过战兵们也很满意,相比在杂树林熬一夜,能够睡在村寨里面那要舒坦安全得多,至少蛇虫这一类防不胜防的小玩意要少得多也很容易清除。

话虽如此,该有的布置耿书香一点儿也没偷懒,他还令一个总旗官率部下在村寨北面和东面的破旧寨墙豁口处清理出两条通道,以便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逃离。

为此,他不辞辛劳亲自出村打探了这两个方向附近的地貌地形,又让那总旗带人填埋了北面一道沟渠面对逃生通道的一小段,这才回去察看村内的防务布置。

回头再说那些个逃跑的鞑子哨骑,大部份跑回了滏阳河边沿着同伴留下的马蹄印子往南赶去报信,还有两三个机灵的跑到一半掉头转向东南方,试图与第二梯队的友军汇合抢个头功。

这几个小样还真在广宗县南部碰上了阿济格派出来的哨骑,得知大军已经北上命追兵返回的消息之后大失所望,只得再次去滏阳河一带寻找那两千兵马。

那些跑回本部的哨骑顺利地追上了东岸的人马,得知明军就躲藏在小桥附近那牛录额真命儿郎们点上大火把向对岸报信,等甲喇额真来到岸边之后扯着大嗓门禀报,夜黑里万籁俱寂对岸倒也听了个大概。

甲喇额真皱着眉头在那思索对策。

毋庸置疑,狡猾的明军肯定想耍个回马枪之类的把戏溜回到河西,只是被儿郎们撞破了行踪必定不敢再呆在原处,眼下又逃去哪里实在不好确认。

‘原来是这样。’就在这厮拿捏不准的时候,他的视线无意中扫到了对岸战兵手中晃动的火把,一个念头在他脑壳里冒出来。

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兵分两路,他令八百骑军返回小桥那边自己率其余人马继续南下绕回去,那返回的八百鞑子并没有直接沿着河岸北上,而是先往西跑了两三里地,然后再掉头跑回到距离小桥十多里远的地方宿营。

鞑子选择这个距离是有讲究的,正好在小桥附近明军哨骑能够听到战马嘶鸣声的范围之外,若再靠近则有可能被明军发现。

没错,鞑子甲喇额真看破了耿书香的计谋。

在他看来急匆匆奔逃的明军应该一心想着南下逃回大营,没道理甩开了自己却躲在小桥东岸不动,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军想再次返回河西彻底把自己甩掉。

问题在于事实证明战马无法通过粗制滥造的简易小桥,他相信躲在附近窥视的明军哨探也看到了那一幕,明军的带队将领怎么那么肯定他们能够顺利通过?

要知道明军一旦过不去被围在小桥东岸,那可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能被派出来干这种危险差事的将领不可能是鲁莽之辈,那明将哪来的万全之策。

鞑子甲喇额真想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明军把拆下来的桥面藏在了河东附近的树林子里,如此明早他们只要稍加铺设就能过河。

虽然黑夜里无法在滏阳河两岸察看河中有没有漂浮的木料,不过甲喇额真断定肯定找不到半点木料影子,只要明军有心过河,他们就能把桥面拆下藏起来。

鞑子甲喇额真率本部赶到南面的渡河地点后并没有立刻渡河,儿郎们奔波了一整天实在累得不行,他令全军在西岸安营扎寨,明早再过河。

北返的八百鞑子在一个牛录额真的率领下早就赶到地方歇息了,那厮派了十个战兵带着两个号子徒步赶往小桥边监视。

骑军的动静不小尤其是那些战马,八百人马若靠得太近难免会被对岸的明军哨探发现,因此那鞑子牛录额真派了十个哨探悄悄跑过去,就在河西警戒。

一旦明早明军开始铺设桥面过河,等他们跑过来两三百骑的时候吹号示警,仅仅十多里地,枕戈待旦的八百骑军只需要一盏茶功夫就能杀到。

两岸夹攻、半渡而击,把这股狡诈、该死的明军连骨头带肉一口吞下方能泄一下心中怒气、怨气。

话说十个鞑子哨探往北走了七八里地就不得不熄了火把,因为黑灯瞎火的根本不认识这地儿,十个狗鞑子不得不掉头往东,一直走到滏阳河河岸确认了自己的位置才稍稍往西退却半里多地继续赶路。

在黑夜里,保持这个安全距离行军实在无法确认小桥的具体位置,十个鞑子不得不走一段停一下,派人去河边确认之后再赶路。

如此来来回回,等这些狗鞑子赶到小桥附近已经到了半夜,在小桥南北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