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拿项目说话(2/3)

“好,具体说说。”

于思新略一思索,讲说起来:“我到了于翰林庄村口时,那里已经聚集了有上百人,摩托车、农用车一大堆,派出所张猛正在劝解。人们七嘴八舌,火气十足,说是镇里欠他们的钱,文化补贴款没给够,还说镇里偏心,就不该把钱给桦树背村。当时*味十足,张猛他们几乎已经劝不住了,村民随时都要硬闯。

我到了以后,情势稍缓了一些,人们又说了一通理由,要求镇里解决。等到听我光讲道理,不解决问题,立即就呛了毛,吵吵着要到镇里来,几个年轻小子边骂边冲,根本不给我面子。多亏继祖叔正好赶到,我请他老人家说话,现场才安静了一些,可是人们就在那僵持着,就是不回去。

好说歹说,叔叔大*爷,老婶三哥的,我是挨个作揖,挨个说好话。最终还是继祖叔说了话,要么镇里给钱,要么就给村里也弄个项目,就像凤角那么大的项目。要是十天半个月还没动静,又不给钱的话,就直接找县里,县里不管的话,就逐级去找。后面任凭我怎么说,人们也根本不开面,就是这个条件。我只好求着大伙先回去,表示马上向镇领导汇报,人们这才回了村。”

环视众人后,杨得力又开了腔:“说说吧,怎么弄?”

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言声。

“于镇长,要不你先说。你是一线回来的,最有发言权了。”杨得力把球踢了回去。

“那,那好吧。说的对错都是我一家之言,请领导们勿怪。”做过说明后,于思新又道,“村民提出了三个条件,要么给钱,要么从桦树背村拿回钱给他们,要么给他们弄一个大项目。要是从道理上来说,村民的提法既在理又不太有理,可这也不是完全讲理就能说清的,否则他们就要县、市、省一级级的找了。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先满足他们一部分条件,也才好对他们说教。

自文化配套金下拨以后,桦树背村也跟着两次拿上了钱,全都进了村民腰包,现在想要再要出来的话,绝不可能,因此这个条件不能考虑。再来说第三个条件,弄项目。项目哪是那么好弄的,就是一个凤角项目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两、三周内哪能再弄一个?这么一比较起来,只有第一个条件还相对好做一些。”

“你说给钱是吗?钱在哪?”李光磊插了话。

于思新转过头去:“李镇长,不是我说要给钱,是这么一分析,那两条实在做不到,才……才这么说的。上次不是起获了孟长福赃款吗,那也应该是贪没的补贴,正好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说仅有一部分,不过也可以解决眼前危急,剩下的留待从长计议。”

李光磊道:“就因为孟长福一案,文化配套金的事已闹的沸沸扬扬。本来那就是用于文化建设的,可镇里却把很大一部分分给村民,这是违反规定的。要是再这么做的话,上面追查起来,可不是好玩的。再说了,孟长福还未归案,案子也没了结,那部分款项根本就动不了。”

“是这样啊。”迟疑了一下,于思新又提出建议,“实在不行的话,那,那……予诚公司不是刚打来首付款吗,是否可以应一下急,就是临时周转一下。”

李光磊厉声喝止:“坚决不行。那是什么款项,你不知道吗?非要合作企业找我们,非要凤角村村民也来镇里闹?”

“我,我这也是就事论事,就是提个建议。”于思新嘟囔着。

“于镇长毕竟忙活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把人劝回去了,建议也是为镇里好,别人就不要声严色厉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杨得力沉声道。

自是听得出来,杨得力这是在敲打自己,不过李光磊也不好再接话,便沉默不语。其他人同样如此,也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怎么,遇事都没招了,说呀,村民可是还要再来的。”喝斥之后,杨得力点了名,“钟正全,你说。”

就这样,在杨得力几次点到人头后,大家才发表了一些看法,但大都是模棱两可,既分析了三个条件,可又给出不便施行的理由,反正是几头都不得罪。只有岳承怡、苗玲玲表示“给钱不解决问题”,不过也提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等到人们吵混的差不多了,杨得力重重咳嗽了两声:“咳,咳,李镇长,你说说该怎么办?”

“反正绝对不能给钱,这样只会更糟。”李光磊依旧坚持原来观点。

“那你说,跟桦树背能把钱要出来吗?谁去要?”杨得力再提问题。

李光磊摇摇头:“不可能,也没人去要。”

杨得力“哦”了一声:“那就只剩找项目一条了。十天半月内,能给于翰林庄找来项目吗?”

面对对方提问,李光磊一时还真不好答复,便没有立即接话。

“有些时候,跟老百姓就没理可讲,可问题又必须处理,这事就是如此。这三个条件,前两个你都坚决反对,那就试试第三条,拿项目说话吧。”杨得力给出结论。

“书记,这项目可不是说找就能找来的,到时要是找不到,怎么办?”李光磊提出疑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