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章 平息干戈(3/3)

耳听了听他的动静,无法判断这话是出于无意、还是有心。

“说什么呢……成家立室的人,哪能连这点信用都没有?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她确实说过会跟他生孩子之类的话,但那是有前提的。

这是需要双方协商解决的事,不是其中任何一方所能决定的。

因此,他就有再多想法、再多**,只要她说不,就无法进行下去。

呼吸窒了窒,身上的重压倏地消散了。

他仰躺在床上,闭着双眼,周身笼罩着楚河汉界一般的萧瑟。

若萤定定地看着他,就像是打量一件器物。

有好一会儿,她心里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没有。

寂静之外,听到外头细碎的私语声。

这会儿,不知道福橘她们会有多紧张呢。

她扬声叫福橘。

后者应声而入,神情慌张。

朱诚的声音就在门外,火烧火燎一般:“怎样?有没有事、有没有事?”

若萤端坐不动,手上拈着一根玉簪,俨然此间主人样,吩咐福橘:“世子念书念累了,今晚宿在哪里,尽早伺候着歇息吧。”

福橘不敢多看,垂眉上前去,指挥着两个侍女,一边一个搀扶起了似乎半睡过去的王世子。

“明天,舍下的人大概几时到?”

“回四郎,安排了午后过来。”

若萤点点头:“如此,烦请姐姐帮忙拾掇一下行李。应该费不了多少工夫的,毕竟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东西……”

“四郎放心,这些事交给奴婢吧。四郎也请早歇着。”

“嗯。看完这本书就睡。等出了贵府,可就没机会看了……”

这时,一只脚已经快要迈出门的朱昭葵忽然顿了一下,告诉福橘道:“四郎想看什么书,列个单子,回头让朱诚整理出来。”

转过头来,又对若萤道:“回头看完了,让二郎送过来,或者你自己还了来。不是给了你一块牌子么?那个就好使。”

若萤笑眯眯地冲他点了点头。

“想看什么书,写信告诉二郎就是了……”

想来也挺让人伤心,这里那么多的好东西、那么多的人,她通没瞅上,一颗心全都系在了那些书籍文章上。

而他,尽管很失落,却没有指责或者控诉的正当理由。

不过、也好,就凭着府中的大量藏书,好歹也能拴住她个三年五载吧。

三五年能发生不少事儿,到那时,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策略。

:名词解释

1、刘关张:至迟在宋代,民间就开始流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就有“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

到了元代,该故事越来越完备,并且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描写得更为真实。

2、蜚蠊:俗名黄婆娘、蟑螂、偷泥婆、小强、茶婆子、香娘子、负盘、石姜。

源起于泥盆纪,是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三叶虫、邓氏鱼等古老的生物生活在同一时代。

主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陶弘景:萤镰,形亦似魔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多入人家屋里。

《唐本草》:萤镰,味辛辣而臭,汉中入食之,言下气。

《纲目》:萤煽,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灯火光,其气甚臭,其屎尼甚。

《药对》云:立夏之先,萤镰先生,为人参、获苍使。

3、拿着鸡毛当令箭:令箭也叫令旗,旧时军中发令所用的小旗。

古时传令,常在信笺上插上某种动物的羽毛作为标记,数目越多表示事件越紧急。

“拿着鸡毛当令箭”这句俗语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

除此之外,还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意思。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