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要成为世界第一!(2/3)

不足,退役之后,除非参加过重大比赛,拿过大奖,否则,有资本开馆收徒的人并不多。

这也是散打馆在国内数量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拳馆数量稀少,导致这门运动在民间的普及率极低,普及率低,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来自民间的练习者就少,练习者越少,散打馆的收入就越少,拳馆收入越少,拳馆数量也就越少。

如此日复一日,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民尚武精神的缺失。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根本没有格斗运动这一概念,什么格斗运动,那不就是打架么?

“不管怎样,动手打架就是不好的。”

“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去学体育。”

这些话,相信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这种重文轻武的观念,几百年来根植国人的内心,这也导致国内的商业性格斗赛事是少之又少,除了体制内举办的一些赛事,民间自发成立的商业性赛事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没有商业性赛事,散打运动员的收入又从哪来呢?

林晨初中的时候,他们学校的一个保安,就曾经拿过省级的散打锦标赛冠军,但是那个冠军的奖金也就几万块钱,再加上他出身贫寒,没什么家底,没钱开馆收徒,最后没办法,只能去给林晨他们初中当门卫。

这不是个例,在国内的搏击运动员这个群体里,类似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甚至有不少练散打,练传统摔跤的,退役后为了生计,都改行去教跆拳道了。

不管林晨如何百般看不上跆拳道,但不得不承认,在商业化和文化输出这方面,跆拳道是真的强。

这年头,你随便找一个上点规模的居民社区,外面都必定会有一家跆拳道馆。

女孩送去学芭蕾舞,拉丁舞,男孩送去学跆拳道,很多家长都会这样。

虽说跆拳道实战不行,但是人家有钱赚啊。

等你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你实战有多强,有用吗?

相比起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搏击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要低上许多。

而在国外就不同了,一名优秀的搏击运动员,身价可是不低的。

不管是拳击领域的迈克尔泰森,梅威瑟,帕奎奥,还是综合格斗的各个明星选手,这些家伙的收入,都堪称天价!

这些都是建立在国外的格斗事业高度商业化的前提下的。

练这玩意儿有钱赚,能扬名立万,这才会有人有动力去练。

同样的实力,在国外是格斗巨星,天价身家,到了国内,很可能就只是大家眼里的一介武夫,温饱都成问题。

而这也是以散打为代表的诸多本国国技逐渐没落的原因。

想到这些,林晨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自小学习散打,对这项运动也是有感情的。

但是面对自己本国国技当下的困境,他也是束手无策。

“老姜,你有这份心就好啦。”

林晨拍了拍姜长庚的肩膀,笑道:

“想把散打发扬光大?说容易也容易,你好好练,有本事的话,今后去参加综合格斗赛事,打出名气来。”

“等你出名了,人家自然会来关注你练的格斗术是哪个流派,到时候,你就拍着胸脯,说:夏国,散打!”

听着林晨的话,姜长庚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世界最顶级的格斗赛事的擂台上,身披国旗,高举着金腰带的场景,瞬间两眼放光。

他甚至能想象出成千上万的观众为自己欢呼,像奥运冠军一样被视为英雄的样子,顿时气血汹涌,豪气冲天,一拍大腿,喊道:

“好!就这么决定了!”

“等我毕业之后,我要成为一名格斗运动员!”

“我要凭借我们夏国的散打,打出国门,站上世界最顶级的擂台!”

“我要为国争光!”

“我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格斗运动员!”

“得了吧老姜,就你?”

旁边正在峡谷内鏖战的华成风和邓俊忍不住嘲笑道:

“你一个软件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还是老老实实,好好当码农吧!”

“就是,格斗运动员是那么好当的吗?体育学院的人,每年毕业后也就只有一部分人成为正式的运动员,其他的,找份工作都难!码代码他不香吗?”

“当运动员,尤其是格斗运动员,要吃的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老姜啊,咱们兄弟一场,我可是出于好心才这么提醒你的。”

姜长庚不服气,争辩道:

“屁!谁说一定要体育专业出身的才能当格斗运动员?”

“你们看人家那.......那谁不就是半路出家,然后打成拳王的?!”

姜长庚努力想举个例子来反驳二人的话,但奈何他以前也并不关心格斗方面的事,更不认识什么这方面的名人,想来想去想不出,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