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舌战(上)(1/2)

大家听着老夫人论病症,常大太太这时进了门,笑着道:“饭菜已经备好了。”

常老夫人身边已经有人伺候,常亦宛站起身来亲亲切热地拉着杨茉,“我们往摆箸。”

杨茉轻盈地就甩掉常亦宛的手,“姐姐爱好听药理,我们何不好好揣摩一下郎中辩症。”

说着话,秀气的脸抬起来,眼睛就格外大而明亮,眼力闪耀中透着几分的认真。常亦宛不禁惊奇,杨茉兰对医术向来没有兴趣,这次怎么会主动留下来要听郎中说脉,转念间她心中豁然豁达,杨茉兰是想要哄祖母开心,现在的杨茉兰已非从前,不但要逢迎母亲的意思,还要谄谀祖母,才干在常家立足,心中一欢乐就顺着杨茉的意思坐下来,“那我陪着妹妹一起听。”

屋子里重新安静,郎中那边接着禀告,“老夫人先是感了风冷,才引发此证,故是外风所致,只要按时用药就会慢慢好转。”

久病成医,常老夫人感到郎中的话十分有理,她的病就是起自咳嗽发热,“先生好脉息,我照单子服用便是,”转头看向陈妈妈,“拿车马银给先生。”

郎中躬身谢过常老夫人。

杨茉将常老夫人主诉的症状整合在一起,常老夫人一直有头疼、眩晕的旧疾,这次的病又是因发热才引起的,加上老夫人眼睑、小腿水肿,首先应当断定的是肾病。急性肾炎,起病初会恶冷,恶风,也就是郎中所说的风症。

常老夫人身形臃肿,年纪六十多岁,长期的头晕头痛,根据她在门诊招待患者的经验,常老夫人极有可能是高血压病。假如她断定的正确,那么常老夫人就是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和急性肾炎,这两种病看起来没有丝毫关联,实在是息息相干,因急性肾炎引发的高血压病症,是肾性高血压病。常老夫人长期服药,或许血压会暂时得到把持,却因这次肾炎造玉成身水肿,血容量扩大,引发高血压病。

郎中靠祛风、补气补血,或许会改良常老夫人的症状,却不能吹糠见米,而她需要这个立即见效的机会,在外人眼前留下些名声,“郎中先生有没有想过,老夫人的病也许是起于肾。”

郎中即将背上药箱,屋子里传来清脆的询问声。

屋子里众人都将眼力落在梳着双丫髻十五岁的杨茉身上。

郎中对一个小孩子的话不认为然,起于肾?这话是从何而来。《千金方》里明确说过,头疼、晕眩是谓风眩,应当从风而治,所以眼下应当补气养血祛风。高门大户中的小姐,才学了一点医理,就会在人前卖弄才学,凡是碰到这种情况,他都会假装十分有耐心的样子,仔细作答,“老夫人的病症是风冷引发了旧疾。”

婉转地在驳斥说话的小姐。

话音刚落,杨茉又不慌不忙地说,“可是老夫人的腿肿的厉害,我父亲曾说过,肾主水,水气不通,那不是造成淤塞。”在古代没有高血压这样的病名,头疼只认为是受了风,她固然不能用现代的研究成果来问郎中,却可以将昨晚看到的名词拿来用。

女公子的话说的让人可笑,谁都知晓头痛病是由于肝气上逆和肾又有什么关联,郎中不好明着说,只得躬身沉默。

屋子里一瞬间静寂下来,气氛显得有些为难。

郎中的态度再明显不过,是十分不赞成她的说法,杨茉并不着急,想要用现代的研究成果本就不可能随便说服一个古代人。

常老夫人慈爱地笑着看杨茉,“老婆子是得了顽疾,一身的病症,哪里都不舒坦,来日方长,慢慢治吧!”说着向她招手,“我们往花厅里瞧瞧。”

杨茉走过往拉住常老夫人的手,“姨祖母这些两日有没有频频往净房,还感到浑身乏力,身上如同背了水袋。”

常老夫人转过火来看杨茉。

杨茉则踮起脚尖在常老夫人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常老夫人的眼睛一亮,神情十分惊奇,“这是你父亲教你的?”

杨茉颌首,说到这里笑着看向常亦宛,“我和宛姐姐都听过父亲读药性,只不过我懒不愿意往背,父亲就想着方法教我些有趣儿的辨症方法。”

之前引出白老先生是为了救秋桐,现在让大家慢慢吸收她懂药性,目标就更为明确,一个借居在他人篱下的人,越是默默无闻越是任人摆布。

既然常亦宛引出了杨家,她也要承她这份人情。

常亦宛刚要说话,却被杨茉打断,“姐姐常往我家,知道我父亲只要回到京里就和家里的郎中辨症,有一次我和姐姐还躲在屏风后偷听呢。”

常亦宛表现的和她这样的亲近,她也要时不时地逢迎一下。

不管常亦宛的反响,杨茉接着道:“父亲记挂着老夫人,经常和我说恐将有一日老夫人的头痛病累及到肾,就会涌现我刚才和老夫人说的情况。”

常老夫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深沉。

无论是谁被人说中了病症都会紧张,她不用往说服郎中,只要让老夫人信任即可,在场的都是聪慧人,只要看老夫人的脸色,就知晓她说的话真不真。

病急乱投医,何况杨家的医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