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伟大转变(请必订,感谢Q的螺丝的建议)(2/3)

业高薪挖人,有协议约束,就断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思。

校长问:

「四年时间,限制太长了也没用,想离开星海集团,那就会无心工作。

但是,既然是培养紧缺科研人才,我们所掌握的技术肯定是世界一流,如果学习已经参与到核心技术实践了,那就会有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如果不在星海集团工作,离职后,不能从事同行业。当然,每年的保密费用,星海集团会正常支付。」

大多公司会与技术人员签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但实际操作中,员工离职后,哪怕继续从事同行,也难做到限制,除非有损害原公司的利益,比如把原公司的图纸偷卖给新公司,使用原公司的专利技术。

而且,如果原公司不支付给离职员工竞业补偿金,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继续从事原职业,那也不受限制。

这个补偿金,就看双方约定了,一般为月平均工资的30%。

校长思索了下:

说完后,转向校述记。

校述记也点头:

接下来,两方商议合作的详细事宜,如何保障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利益,实现三方共赢。

学生转学院后,星海集团为学生支付大三大四的学杂费和住宿费,每个假期,学生需要到星海集团参加相关培训,每个假期大概有20天时间,就相当于学生的假期变短了。

学生还是正常在学校上课和住宿,但在星海集团培训的时间同样不少,在星海集团培训期间,公司包伙食。

双方商议了两天时间,最终校企合作方案定了下来。

其实就相当于增加了三个专业而已,校方需要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要走流程。

不走流程也可以,就当不存在星海院系,学生还是归属于原院系,但到了大三,上课多半不会跟同班同学一起了。

对江浙大学和学生来说,学生能进入星海集团工作,那是最好的去向了。

三天后,星海集团与江浙大学在学校礼堂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合作即日开始,但校方和星海集团方需要准备教材,确定老师人选,教室和培训场地等等。

因此,从明年开始,这一届的大二学生就有机会,而刚上大三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

校方与星海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在校园里引起热议。

星海集团定向培养,四年服务期,毕业包分配,这种事情如果是在其它公司,估计没啥人报名。

但如果是星海集团,那就不用担忧,公司离学校不远,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一流水平。

今年的新生可能不太清楚毕业生去向选择,但这一届的有些大二学生就比较清楚了,每年的星海集团校招,是最受欢迎,竞争最激烈的公司。

刚刚开学,可以参加星海集团选拔的专业学生就打听星海集团会笔试哪些内容,找在星海集团工作的校友关系,看看能不能漏点内幕消息。

甚至,志愿者协会的大二学生问沐小灵,沐小灵统一回复「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又不是我出题「。

有些学生还调侃,拼命进星海集团工作,还不如拼命娶到沐小灵,再次一点,只要跟沐小灵打好关系,说不定一样能推荐进入星海集团工作。

……

沐阳处理完江浙大学的校企合作事宜,他的工作转到晶圆来了。

单晶炉已经研发成功,相关的配置设备已经完成,再过段时间,正式开始单晶棒的制造。

现在,沐阳有一个自身问题必须严肃、谨慎考虑的事,也是芯片发展起来之后必须要执行的事情。

那就是未来的打算,大概是两三年之后,他想开始发展航空,想制造太空船,甚至进入星际时代。

以他个人的情况,也许能够隐瞒,也许隐瞒不了。

自己公司发展,束手束脚;

和家合作,当然能够放开手脚,力量也够大,但他不想进入体,不想被约束。

或者说,两者共存也行,只要以他为主导就行。

很多东西都是假设,毕竟没有前例,谁不敢保证他会怎么样。

对沐阳来说,他非常希望,帮助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不希望有人触犯到星海集团的利益。

他可以不在乎钱,但可不能没有。

他一番思索,先把他个人所有产业大致分为∶

尖端+能赚大钱+以经济利益为主;

尖端+能赚钱+以战/略/安全为主。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沐阳已经不缺钱,已经完成世界首富成就点,而且财富比世界第二富豪多很多,未来会越来越多,已经不缺乏经济利益了。

可以说,在产业方面,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利益方面,他同样看重家族延续。

但是,沐阳的身份,被社会主要赋予了【金钱、首富、企业家】的标签,而【学者、科学家】的身份也局限于少部分之人绝对认可和铭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