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声东击西(2/3)

逊的形象,并再三声明:“我认为咱们新四军接下来的根据地的发展有两个大方向。

一个是壮大大别山根据地,另外一个就是在两淮地区打造稳固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借助两淮地区对于大别山根据地的地理上的掩护和军事增援,完全可以保障咱们大别山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咱们要特别打造通往两淮地区和大别山地区的快速运兵通道,要保证咱们的新四军包括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足够的兵力运输到两淮地区。”

孔捷这一部署其实眼光相当长远。

一方面是为了提防蒋军未来的作乱。

另一方面,那是心中的痛,当时时间已经延续到了44年,日军在敌后方面不断吃败仗,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也是节节败退,早已经是强弩之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在正面战场上,豫湘桂等地,日军发动主动的规模性的进攻,双方打响了豫湘桂会战。

当时指挥此战的日军方面的最高指挥官依旧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这个老鬼子。

但是从参战部队来讲,此时的日军基本上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境地,大量精锐向太平洋战场的抽调,导致部队的老兵比例严重下滑,外加上部队的资源不济,装备滑落。

用李云龙的话说——这就是一群二流战斗力的小鬼子。

结果双方战争的结果却是令各方大跌眼镜,日军大败蒋军部队,更是演绎出了蒋军正面抗战史上的第二次大溃败,豫湘桂大溃败。

而此次会议战的失败,也导致了一系列惨痛的后果,导致中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甚至是大量土地的流失。

这一切都不是孔捷想看到的。

所以孔捷的目的非常简单,提前在两淮地区和大别山地区部署部队,为今后豫湘桂会战的爆发做筹备。

就算蒋军战败溃逃,这豫湘桂等多省广阔土地,也决不能就这么白白的丢给小鬼子,八路军和新四军则可以趁机打入敌后,继续与日军周旋。

以将此次会战中国战败的损失减低到最小。

对于孔捷坚持在两淮地区和大别山地区打造稳固根据地,开辟抗日战场的提议,参会的不少将领们虽然不像孔捷这样可以洞察未来的战局,但是目光长远的他们同样意识到此举意义深远。

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这话是人家老孔说的,如今老孔说话的分量那不可谓不重,一些建议和提议,就连老总和副总参谋长,甚至是延安方面都尤为重视。

从孔捷率领独立团开始,到壮大为一支队,再到如今的八路军特别试验区以来,无数次事实无不证明了孔捷长远的目光和极为出色的预见能力。

孔捷的话没人会忽视。

最终方案定下,新四军后续发展方针,将在两淮和大别山地区打造稳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作战任务纳入其中。

至此,孔捷也是长舒了口气,他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与盟军各国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向盟军各国争取援助方面,孔捷又特别提出:“今年已经是43年,随着战争形势的演变,国际各国作战形势都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上。

这应该是国际各国还依赖着咱们牵制日军,咱们还可以从各盟国争取到一定援助的最后一年。

所以啊,对于咱们而言,今年是部队建设,根据地稳固发展的黄金一年,咱们一定要抓住。

能够申请到的援助全部不要落下,所有能够扩大的生意和军工以及各方面的合作不要犹豫。

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咱们根据地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今年的稳固发展过后,再往后咱们将面临的就是需要不断资源输出和持续的战争了!”

华北方面,敌后战场上。

八路军执行的战略方针依旧是以牵制日军为主。

同时,也积极地发动一些小规模的军事进攻,收复一些失地,同时将原本的游击区逐渐发展为较为稳固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压缩日军的生存空间。

山东军区方面,各根据地的八路军部队也积极寻求一些主动的军事进攻,以牵制当地的日军以及南下的关东军部队。

时间就在这样的局势下逐渐推移……

四月,北方的天气稍稍回暖,日军突然集结相当兵力,在新上任的驻山西第一军司令官吉本贞一的指挥下,强行西渡黄河,向西安方向推进。

消息传出之后,四方皆惊。

西北军方面也是十分意外,这些年日军也尝试西渡黄河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原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