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七章 珍贵的种粮(2/3)

之福啊。”

“是啊,若是一亩地真的能够产这么多粮食,那天下百姓从此肯定再无饥馑之忧。想象千百年以来,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日子?”

但是,也有百姓根本不信,认为这只不过是朝廷弄出的一个假祥瑞而已,因为这样的奇粮太过难以让人相信。

“一亩产三十石粮食,这要是连稻杆一起算上的话,我信!”

“哈哈哈,那你吃稻杆能够吃的饱么?”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不过相对于百姓,官员当中却都知道这是真的。当初亲眼看过红薯和土豆产量的尚书和侍郎却不少,有着他们的佐证,自然没有官员会怀疑消息的真假。

值得一说的是,老朱起名起上隐了,这一次甚至根本就没有问过韩度,便直接将红薯命名为朱薯,将土豆命名为朱芋,将玉米命名为朱米。

感情韩度辛辛苦苦带回来的东西,结果全都成了他老朱家的。

不管百姓当中是怎么看待这三种粮食的,朝廷却紧锣密鼓的开始分发粮种,准备在各布政司推广种植。这件事落到了户部的头上。

可是想要推广种植,那得要先知道这三种粮食究竟是怎么种植的吧?别说是户部了,整个朝廷都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粮食,怎么会知道如何种植?

于是户部尚书赵勉,便来到镇海侯府找韩度。

“本官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侯爷来了。”赵勉被引到大堂,韩度陪着他喝了一会儿茶之后,赵勉开口说道。

韩度放下茶杯,笑着说道:“赵大人客气了,有什么用得着本侯的地方,直说便是,可当不起大人一个求字。”

赵勉也笑着附和点头,并没有再和韩度推来让去。而是直接说道:“户部管着天下农桑,这推广种植奇粮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户部头上。可是现在户部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改怎么种植这三种粮食。因此,本官便希望侯爷能够指点一番。”

韩度摇摇头,笑着说道:“指点不敢当,本侯可以教你们怎么种。不过,本侯只有一个人,即便是教你们种这些粮食,但恐怕也对大人在全天下推广种植粮食没有什么帮助吧?”

赵勉眉头皱起,不得不承认韩度说的有理。韩度教他们如何种植,总需要时间的吧?等到韩度将他们全都教会,还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

可是春耕不等人啊,若是错过了这一次,那就只能够等到来年了。这一份罪过,不仅是他赵勉,就算是整个户部都承受不起。

赵勉想清楚之后,不动声色,捻着胡子问道:“侯爷有何高见?”

韩度抿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谈不上高见,不过本侯觉得,大人与其把希望放在本侯身上,还不如去找当初和本侯一起回来的那是士卒。他们在船上的时候,可是将所有粮食都照顾的很好的。那些士卒可是足足有一千多人,不管是朱薯,还是朱芋,他们都种过。这一千多人,想来是足够大人使唤了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勉顿时眼睛一亮,起身拱手朝韩度一礼道:“多谢侯爷提点。”

韩度笑着微微颔首,道:“赵大人客气了。”

赵勉被韩度提醒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连忙告辞。

韩度也客气的将他送出门外。

赵勉从镇海侯府离开,直接就进宫求见皇上。

禀明来意之后,老朱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将当初的那些士卒,全都按照祖籍任命成各地的里长粮长。让这些人回乡,主持着乡里新粮种植的事情。

当初老朱在初次尝到将士卒任命为里长粮长的好处之后,就发现了这个能够让破除千百年来士绅对于皇权的阻隔,可以将皇帝的权威深入到乡里的办法。

如此良机,老朱自然不肯放过。

有着这一千多精通种植三种粮食的人撒下去,教导百姓种植的事情,自然再无阻碍。

不过,虽然韩度带回来的种粮虽多,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满足全大明的需要。因此老朱分发给各布政司的粮种多少,还是有着区别的。

像是河南、甘肃、陕西等干旱比较多的地方,老朱就多分一些给他们。像四川、湖南、湖北、安徽这样的地方,就少分一些。而对于像江南这样的雨水充沛的地方,甚至老朱连一斤种粮都没有分的有。

只是,老朱还是按照爵位的高低,给勋贵们分了一些。公爵的,每样粮种十五斤。侯爵的,分十斤。伯爵的,分五斤。

至于文官,不好意思,你们拿朝廷的俸禄,又不是吃的朝廷禄米,拿种粮来做什么?一斤都没有。

韩度看着宫里送来的每样十斤粮食,有些挠头。自己身为侯爵,缺这三十斤粮食吗?

和韩度的满脸无奈不同,老爹和老娘却显得非常的兴奋。

“不过就是一点粮食,老爹你至于吗?”

还没有等韩德开口,刘氏就瞪了韩度一眼,说道:“你懂什么?这可不仅仅是粮食,这是咱们府里的荣耀。寻常人可没有机会得到皇上的赐粮,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