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曹操一请诸葛亮(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在嬴渊没有出事之前,妲己是不会有着这种想法。    但如今,谁也说不清楚,未来的大秦,将会面临何种险境。    甚至会不会国破家亡。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也必须要早做打算。    让那些异姓王的家眷都赴京,可以让他们更为心无旁骛的为国作战。    当然,这件事情,还不能由朝廷率先开口。    如果是妲己想请他们过来,那么,她说的话,就是懿旨。    如今,她在垂帘听政,其言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代表了朝廷。    这无异于是在告诉异姓王或者百姓们,朝廷的手上需要筹码,得按照朝廷的意图来办事。    换句话说,就是将政治意图摆在台面上,这不符合流程。    稍有不慎,便会让那些异姓王心寒,甚至在民间,对朝廷也会颇有微词。    但是,由徐妙云邀请他们过来,这就不能说是政治意图了,可以是个人意愿。    所有人也都会清楚,她肯定是受到朝廷的指示,才会去邀请。    就算知道又能如何?世人没有证据,可以将这件事情摆在台面上来讲。    没有证据,他们便不能对朝廷有实质性的指控或者不满。    只要涉及政治,一件小事,扩散到民间,影响都是极大且极其深远。    所以,为政者,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不得不深思熟虑。    当觉得可行,又无甚影响,或者是利益大于影响,他们就会做。    百姓们现在看不懂,不代表将来看不懂,若是将来依旧看不懂,那么那件事情,一定是不够好,不够完善。    徐妙云很想拒绝这件事情,可是她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犹豫再三,终是缓缓开口道:    “娘娘,这件事情,臣妾只能尽力而为,若是不成,还望娘娘莫要怪罪。”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更何况,还是住在深宫大院,徐妙云只能答应。    闻声,妲己心满意足的点头道: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姐姐出手,此事必成。将他们接过来,也是怕他们会被战争波及,不然,那几位王爷,如何能够安心地在前线御敌?”    她并不在乎,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对方究竟是称呼自己为妹妹,还是皇后娘娘。    随着战争的到来。    全国各地,都逐渐掀起了一阵恐慌与不安。    百姓们听到朝廷不时下达的旨令,都开始打造铁器,囤粮等。    咸阳城内,虽然还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是,在每个人也较之于往日,多了几分压力。    因为他们很害怕,敌军会突然打过来。    人心惶惶。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若到了这种时刻,百姓们还有一丝一毫的危险意识,那才是真的可怕。    朝廷这边,并不打算控制民间舆论。    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反正无非就是两种结果,打赢了崛起,打输了亡国。    不过,有志之士,可不会参与到民间的种种议论里,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试图救着这个国家。    比如...    曹操。    他向妲己说完诸葛亮的事情之后,便亲自挑选了十余人,各自骑上一匹快马,前往山东道。    承平六年八月中旬,曹操抵达琅琊郡。    在此期间,幽云那边,接二连三的爆发了几场大战。    其中,要属白起那边的压力最大。    由庞涓率领的二十五万敌军已经行至朔州城外,不日就将攻城,形势岌岌可危。    反观函谷关那边,因为嬴渊的苏醒,让吴起暂时很难找到攻城的时机。    所以倒是相安无事。    高顺一直在积极练兵。    他在百万大军中,物色了几个不错的人选,担任营级教官。    在这个时代,一营兵马,大概是五百到八百不等。    也有执行特殊任务的军队,一营编制可能有上千人。    但总得来说,平均都是五百人。    其中一位营级教头,叫做岳飞。,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话说琅琊郡守知道兵部尚书亲自前来,而且身上还带着懿旨以后,便就将一郡官吏,都叫到了城外候着。    见状,曹操翻身下马,没有丝毫客气的向一众官吏开口道:“孤此番前来,是为公事,时不我待,一些俗礼便就免了。”    郡守尚且搞不清楚状态,皱眉问道:“魏王殿下,不知您来琅琊,是为了什么公事?下官能否帮上忙?”    曹操道:“听说你们琅琊郡有位才子叫做诸葛亮,此人正居住在郡内的卧龙岗?”    闻言,郡守点头道:“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前些日子,写了一篇文章,使其名声大噪,魏王殿下是要寻他?”    曹操没什么好隐瞒的,“正是,此等人才在野,未免有些可惜,孤亲自召他入朝。”    郡守顿时心中一惊,好家伙,魏王亲自来寻找他,这么大的面子?看来,此人以后,怕是要身居高位了。    曹操继续问道:“此去卧龙岗,有多远?”    郡守道:“不远,骑马的话,大概小半个时辰就能到。”    闻声,曹操再次翻身上马,说道:“事不宜迟,还请郡守指路。”    身为一郡之守,若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