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郭开赴晋(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霍光将嬴渊的意思差人转达给了朝廷与白起。    咸阳距离函谷关比较近。    妲己率先知晓此事,显得尤为惊讶,向曹操说道:    “本以为陛下听说此事后,会很震怒,没想到却很支持武安君的行动。”    后者应声道:“陛下是一位有魄力的皇帝,武安君应该因此感到庆幸,能够遇到陛下。”    在他看来,如果白起遇到的不是嬴渊,那么,若干年之后,白起要还是这样干。    迟早会出事情。    一句‘有朕撑腰’,不仅收拢了白起的忠心,更是展现出了一位千古帝王,应该有的气魄。    妲己点了点头,喃喃道:“还是要告诫白起,像是那种事情,今后尽可能不要去做了。”    她怕的是,一旦秦国的名誉,坏到一种程度,会让各国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    曹操作揖道:“请娘娘放心,臣会再三告诫武安君。”    身为兵部尚书,倒是也有这个责任与义务,监督国内武将。    函谷关那边,丁白缨想起此事时,感到好奇的问向嬴渊,    “陛下为何不赞同杀俘之举?”    后者道:“天下不容白起,朕容他。不就是杀俘?在朕眼里看来,他杀得越多越好。”    至于为什么,他没有说。    事实上也不能说。    毕竟,系统不让他将自己想要亡国昏庸的事情给说出去。    于是丁白缨就只能靠自己猜测。    难道是因为,无论俘虏还是敌军,都可能是敌国的潜在有生力量。    只有将这种有生力量彻底消灭,才能打消敌国侵犯大秦的念头?    应该是如此了。    只是不知,这样一来,这天下,又将会死多少人。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想来,这便是大争之世吧。    若非秦国有陛下,只怕也早已灭国。    各国相争,必然无法避免死人的事情发生。    数日后。    云州。    白起这边刚接到来自陛下的消息。    郭嘉皱眉问道:“可是因杀俘一事,陛下要降罪于将军?”    闻言,白起摇头道:“恰恰相反,陛下说,让我大胆去做,无论有什么后果,都有他在背后撑腰。”    话音刚落,郭嘉便稍稍惊讶起来,顿了顿,才摇头笑道:“武安君,不得不说,你运气真的很好。”    “此话何意?”白起不解道。    郭嘉直言道:“若是放在一般帝王,出现这么大的事情,只怕将军免不了被责罚,毕竟要给外界一个交代。”    说到此处,他喝了口茶,继续道:“然而,陛下却并未怪罪于你,反而还很是赞同你的决定。    由此可见,陛下有着寻常帝王没有的魄力。以将军的性格,在这样的帝王手下做事,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陛下,而是其他皇帝,那么以白起的性格,迟早会惹出更大的祸端。    这个道理,白起也是明白,他点头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陛下比我更明白这个道理。”    在他眼里看来,杀俘虏两万,换来的恶名,都是小节罢了。    当一个国家或者是君王,恶名达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就会引起世人的群起而攻。    郭嘉苦笑一声,语重心长道:“就算陛下英明神武,但像是杀俘那种事情,将军以后还是莫要再做了。”    白起正色道:“军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白起不是为了杀俘而杀俘,而是为了战争最后的胜利,白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郭嘉点头道:“那将军有无想过,今日是陛下在,所以将军无事。可若将来,陛下的子嗣继位,将军又待如何?”,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白起直言道:“若是有朝一日,陛下不在了,那白起又何须苟活人间?”    说到此处,郭嘉便不再相劝。    像是白起这样的将领,遇到明君,就是一位注定名垂千古的将领。    但若是遇到昏君,只怕早已身首异处。    很快。    白起杀俘的事情,便就以极快的速度,传往列国。    当晋帝姬重耳知晓此事后,立即便让人将这个消息,迅速扩散出去。    原本侵略秦国,是晋楚不仁在先。    如今,白起杀俘之后,似乎正义的天平,开始向自己倾斜了,这可是好事啊。    虽然...死了两万名将士。    但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他向毛遂、蔺相如等人开怀大笑的说道:    “朕应该要好好感谢这个叫白起的秦军将领,要不然,这天下人,还都以为咱们晋国征讨秦国,不占道理。”    确实不占道理...    当然,这是白起杀俘之前。    杀俘之后,世人会开始认为,这秦国,乃是虎狼之邦,应该征讨。    毛遂道:“陛下,如今,您最应该做的,不是为了此事感到高兴。”    话音刚落,姬重耳便微微皱起眉头,感到困惑,“为何?如此一来,世人都会认为,我大晋讨伐秦国,乃是维护仁义之事。”    毛遂作揖道:“回陛下,毕竟我们晋国有两万名将士被秦将所杀。    如果这个时候,陛下表现的太过高兴,我晋军将士该如何看待陛下?百姓们又该如何看待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