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豪府秋瑟瑟 怪事频生(二)(2/2)

沈德义和跟在身后的李少监到休闲室喝茶。

不知什么时候,杨飞飏已经到了休闲室,把茶杯都烫洗好了,谢敬熙介绍说:“这位是侍候在犬子身边的杨飞飏,人挺伶俐的,我让他带来上品武夷茶,请沈公公品尝!”

飞飏沏好了茶,恭敬地把茶杯端到三人面前,请他们品茶,然后站立在一边候着,三巡茶后,沈公公说:“与谢大人难得一会,很有话想说,很想能与您单独谈谈!”

杨飞飏说声祝沈公公品茶快乐后起身出去了。沈德义向李少监递了个眼神,说:“谢府的花园妙趣无穷,李少监何不去仔细游观一番!”李少监谢过谢敬熙请茶,然后转身出门。

优雅洁净的茶室显得很轻松,杯中的武夷茶水依然很清香,但室内的气氛变得紧张了,沈德义一脸严肃,谢敬熙知道他要进入正题了。

沈德义说:“观览了楼上的纪念室,感触很深,想了很多,谢家祖上人才辈出,且建立了卓越功勋,但杂家注意到,谢氏之所以能建立卓著功业,是忠于朝廷,获得朝廷的全力支持,谢安、谢玄等,都是在尽心服务于朝廷才有伟大的军功和政绩的,显然,与朝廷合作,是第一紧要的事。”

谢敬熙非常清楚沈太监的用意,他开始当说客了,便回应说:“谢沈公公的赞誉,谢氏一族以仁义忠孝为第一准则,报效朝廷乃臣子本分,理当鞠躬尽瘁!”

沈德义继续说:“杂家还发现,谢家祖先多是以军功建立卓越功勋的,征战于沙场,驰骋于刀光剑影之中,一定是武功修养极高的;谢家祖上,应该将至上的武功传承下来,也能让后辈为朝廷尽心尽力,建立更大功业!”

“公公说得是,祖上确实多是以军功成就事业的,但我辈不才,却未能在军功方面有所建树,有损祖先脸面,惭愧至极!”谢敬熙说道。

沈德义沉默了片刻后说:“谢家渊源久,承传下来的资源自然不少,仅从谢府这建筑来看,有偌大的花园,还有书屋的藏书,琴房的古琴谱等,便不难看出家传丰富,家渊博,谢大人如能与都知监紧密合作,你我共同为朝廷分忧,协力共图伟业,定能立威扬名,大功高成,亦能富裕家庭,光宗耀祖!”

谢敬熙想了想,说:“感谢沈公公对谢府的赞赏,同时,对沈公公能如此诚挚相邀在下合作,真是受宠若惊!在下本当惟命是从,积极配合,无奈在下除尽心于份内公务之外,只对谈论诗、赏画听琴感兴趣。对于权势财富,自感已无力追求,如今只想能清静淡泊,悠悠哉哉,虽明知如此之举乃不思进取,但是能够自得其乐,亦是好事,只希望能安度晚年,无憾辞世。谢某自知不才,只求能如燕雀一样,清清闲闲哼几声,没能如沈公公,有鸿浩之志!至于家传丰富,更是无从谈起,谢府仅有旧书几捆,琴谱几册,旧画几张而已。”

沈德义说:“谢大人淡泊明志,倒也可敬,只是,如果一直醉心于诗书画,恐将难成功业,如何告慰于谢氏的祖先呢?醉心诗,不与有为之人合作,将渐渐消沉;淡看功业,不思建功立业,不是枉活一世吗?这该深思!谢氏祖上,康乐公谢灵运是很好的一例,他才华横溢,但恃才傲物,屡次辞官,朝廷施恩,让其复职,他却不理政务,只知游山玩水,后来终于犯了事,被宋帝下诏于广州行弃市刑,一代名门大才就此陨落,极为可惜!”

“康乐公所遇之政局,甚为复杂,是是非非,今人不必再作过多评说,在下只知道,康乐公毕竟是一代豪,其山水诗,万人敬赏,自有他的光彩!公公不必为之担忧抱憾!”谢敬熙针锋相对地说。

对沈德义当面贬损谢灵运,谢敬熙非常恼火,他立即反击,但碍于情面,他以礼貌的方式进行反击;而且,对于沈德义的威胁他也很清楚,沈德义的意思是:“如果你不与都知监合作,当心落得个与谢灵运一样的下场。”

所以,谢敬熙绵里藏针地对沈德义说:“不必为之忧!”言下之意是:“已经告诉你,我只想以诗书画为乐,是不会与你合作的;就算家有传宝,你也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桥归桥,路归路,你就别费心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