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二节 鼓落(2/3)

在公元312年迎来了成为国教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从7世纪起,东罗马帝国于这一带的领土被萨珊王朝一点一点蚕食。

直至11世纪,aadocia彻底落入波斯手中,基督教再次成为异端。不愿放弃的基督徒们继续东躲西藏,在巨石中建造了一处又一处隐蔽的圣地,与当地独特的地形相得益彰,到现代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土耳其的两处自然文化双遗产之一。

到了16世纪,强悍的奥斯曼帝国席卷整个土耳其,这秘密修建教堂的热潮才算结束。然而即使占领了aadocia,对于当地星落密布又深藏不露的众多教堂,奥斯曼帝国也无法一一摧毁,于是众多瑰宝得以保存至今。

可以说,aadocia的历史俨然就是一部基督教的避难史,以至于oreme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其原义为:让你看不见。要看教堂,最理想的地点莫过于oreme旁边的enairmuseum。这里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教堂数十座。

其中不少内部还保留了10-12世纪的精美壁画,至今仍然有着艳丽的色彩。这里8点半就开门,要想赶在大大小小旅游团进驻之前好好感受,一定要争取9点半之前入场。虽然是淡季,10点左右云落还是见识到了如国内景区般的人潮-_-进入景区之前。

路边已经能看到石柱中开凿出的教堂遗址,虽然只剩下房间的形状,已经看不出教堂的形式。时至今日,人们早已不知道当年的教徒们给这些教堂都取下了何等神圣的名字,只能按现在能看出的特点冠以苹果啊蛇啊纽扣啊等等绰号。

失传的名字难掩传至今日的虔诚。教堂一侧挖出了教徒最后的安息之地。棺木早已无存,只剩朴素而沧桑的死之气息。石穴虽小,该有的结构都齐了,包括吃饭的餐桌也凿得有模有样。haeloft.atherine,早期的石窟内部装潢还相当简陋。

几乎只是用单色线条勾勒成型而已。然而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用石灰水绘制湿壁画,比意大利人引以为豪的创举早了300余年。haeloft.abara,开始出现更加繁复的图样。各式纹路将整个空间填得满满当当。

hesnakechurch,其实画的是著名的圣乔治屠龙,然而这龙画得也太不象龙了,于是snake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healechurch,绘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华丽啊,1000年前的杰作到今天仍然洋溢着暖暖的气息,震撼着每一个驻足的游人。

其实各教堂内部是严禁拍照的,拜淡季无人所赐,才能一路大摇大摆地拍下来。至今也没想明白,如果闪光灯关掉,拍照对壁画会造成伤害么?healechurch之后,更让人震撼的是景区内唯一要单独再收一次门票的hedarkchurch。

教堂本身地势比其他几座要高,从外面看就很有气势。整座教堂只有很小一扇窗户,长时间的黑暗让教堂内的壁画保存得栩栩如生,堪称拜占庭艺术的精华。景区门口还有整个oreme最大的一座教堂,昵称hurchofthebuckle。

虽不比黑暗教堂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却更为整齐宏大。论时代,aadocia的壁画比敦煌晚了好几个世纪,却仍不失比作一东一西交相辉映。类似的壁画在第二天的reentour的raalley中也有看到。到了oreme,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还是靠tour。

虽然云落是个想极力避免tour的人,但在地图资源极度匮乏的现实下也只能妥协了。最常见的是greentour和redtour,后者相对而言比较不划算。reentour除了raelley的hiking之外,还有两大重头戏。

其一是erinkuyundergroundity.整个aadocia地区有大大小小地下城四十来座,如前所述,都是逃避迫害的早期基督徒隐藏自己所挖。erinkuyu是其中最深的一座,其本意便是深井,深入地下二十余层,还有无数甬道蜿蜒通往其他地下城,真正的地道战。

纵使现在只开放了最上七层,仍足以使人啧啧称奇。遥想千年前的教徒们是如何在不知今夕何年的黑暗中度过了几百年的岁月,信仰的力量着实强大。沿着阶梯步步深入地下,地面上的喧嚣逐渐被微弱的滴水声取代。

地道狭窄矮小,进进出出都要弯腰低头,犹如在神面前的谦卑。错综复杂的结构仿佛迷宫,穿梭其间完全不知身在何处。虽然看似处处差不多,整座地下城严格划分出了起居室、餐厅、厨房、储藏室、酿酒室,甚至马厩等许多区域。

除了每几个月需要上到地面补充粮食,完全足以满足日常生活。会客厅位于众多小径交汇处,四通八达。作为基督徒必不可少的便是教堂。本来这里也应该有着美丽的壁画,可惜太潮湿,壁画早已褪色得不可辨认。

甚至连尸体临时放置的太平间都有安排。回到地面,让你看不见的最后重头戏是elimeonastery.这座建于13世纪的巨大修道院挖空了大半个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