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01 梦里不知身是客(1/2)

初冬的塞外草原,席卷大地的冷风裹挟着无数冰冷的细沙小石,劈头盖脸刮来,剜剐着人类每一片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时而乌云消散,狂风停歇,斜挂在天空的太阳伸出无数触手,毫无遮拦地放出刺眼力芒,将人照射得头昏脑涨。

谨小慎微地潜躲在一人多高的慷慨盾后的汉军将士们,用力摇摆昏昏欲睡的脑袋,努力使自己时刻保持苏醒。由于哪怕是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也明确地意识到:面对来无影往无踪的突厥骑射手,即便是半分大意,也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可怕成果。更何况,他们是站在全部由五千汉军组成的大阵的最前沿,素有“当矢营”之称。

带领这群不安士兵的将军今年恰好三十,从年纪来看还算是个小将,脸上却挂满的深沉却尽不保存地反响出他那非凡的经历,从而将一双深嵌眼眶之中的眼珠烘托得更加深奥。便是这样一双眼睛,正紧盯着附着在远处地平线上一片隐隐约约的玄色——那就是如狼似虎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身穿兽皮衣,烈日烘烤之下稍显燥热,冷风咆哮之中不觉严冷,好让他们能够专心于眼前的厮杀。领头的突厥首领年纪不大,却也是久经沙场,斥候那“汉军骑兵未几,不足为虑”的报告让他有充分理由信任:本日的战斗又将是一场一边倒的简略屠杀。

冷风在隔壁草原之上畅通无阻,纵横不定,忽然转向南方,往汉军阵营猛扑过往。突厥首领瞥了一眼装饰在自己甲胄上的雕翎,嘴角扬起微笑,将长弓握在手中,吩咐左右道:“吹响号角,随我出击!”

婉转的号角声乘着风势,传进将军耳中,居然让他有些陶醉。尚不及仔细分辨,胯下大青马忽然狂躁起来,四蹄在青草稀疏的土地上乱踏。将军忙用手轻拍坐骑的脖子以示安抚,口中自言自语般吐出几个字:“终于开端了吗?”

方才还远在天边的突厥骑兵眨眼间便已近在眼前。突厥人自古逐水草而居,尚未开化,却也不会傻到向数千中原重步兵发起直接冲锋。而是在汉军百步开外,驾马头尾相接地组成一个宏大的、不断运动的大圈,转到正对汉军的就发矢攻击,转到后边就张弓搭箭筹备射击,如此往复,时时不息,源源不尽。这种模仿雄鹰回旋捕食,而能够尽不停歇地向对手发动攻击,从而将对手的兵力和斗志渐渐磨灭的可怕阵势,便是突厥民族祖传的“鹰环之阵”。

汉军没有更为积极的应对之策,只能在大阵前设置手执巨盾的士兵,用以拦阻突厥人的弓矢,这便是“当矢营”三字的来历。不过这始终是一种被动防御,战事之中惟有祈祷突厥人箭矢用尽,自行退往,才干求得一个平局,战术上的落后,使汉军在同突厥的对阵中总是负多胜少。突厥弓骑手放出的弓箭当然无法射穿重达五十斤的厚重铁盾,然而突厥人弓马娴熟,专找两面盾牌之间的空挡狙击——弓矢驾着风力,射穿铜墙铁壁,一支支结硬朗实地刺进人体——汉军阵中顿时爆发出声声惨叫。喉中喷涌的粗气、筋骨断裂的闷响、金属撞击的脆音,不断从濒逝世的**中发出,让气味尚存者听了毛骨悚然。

站在将军身边谋士不禁烦躁起来:“王爷,看样子侦察有误,突厥骑兵远超千人之数,怕是有三千之多。为今之计,还是速速撤退,固守城池为好。”

将军咬咬牙,说道:“此时撤退,必致溃败,还是看看再说。”

平日的严格练习终于开端施展作用。尽管“当矢营”的伤亡越来越大,然而将士们依旧能够面无表情地坚守岗位,渐渐稀薄的防线始终没有后退一步,更无丝毫崩溃的迹象。这下轮到突厥人担心了,领头的突厥首领眼看本方所带箭矢已用往近半,又迟迟不能取胜,却无可奈何,只能带领麾下持续轮转射击。不过首领依旧布满自负,毕竟本方人轻马快,哪怕是不能取胜,也能迅速脱离战斗,保持不败。

正进胶着之际,上天似乎转变了心意,狂风竟然毫无征兆地转向正北。

端坐马上神情肃穆的汉家将军眼中瞬间闪过灵光,抽出宝剑,厉声命令道:“弩手起立,顺风齐射!”汉人膂力远不及突厥人,开弓射箭间隔不到突厥人的一半,因而为求远距攻击的均势,创造了用脚拉弦的弩机,这才同突厥弓骑射程相当。只是弩机筹备缓慢,且在筹备过程中毫无戒备,所以只能设置在重甲步兵之后,而不能放在第一排,实战之中受到宏大限制,却也是聊胜于无。匍匐在“当矢营”身后的一千五百名强弩手闻得将令,“倏”地立起,仗着风势,向突厥“鹰环”阵中齐刷刷地发射。由重弩射出的箭短而有力,射进皮肉就很难拔出,只中一记就足以损坏敌人的战斗力。突厥人生性剽悍,虽能在中箭之后持续战斗,却毕竟身受重伤,射出的箭变得越来越软,有的根本无法射中汉军,有的即便射中也不能穿透重甲。汉军重弩射出的短箭依旧飞蝗般漫天袭来。

战势已全面逆转。

汉家将军脸上露出难得的微笑,宝剑当空一挥,口中带着欢愉的口吻命令道:“中路步兵缓慢推动!两翼轻骑出动包围!”

眼见汉军弩矢渐渐将突厥勇士吞没,而对方始终不动如山的战阵也已迅速做好了出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