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6 万事齐备待东风(2/2)

绽!此事必须在三日之内办妥!”

尉迟良鸿当然知道这事十分紧急,尽不迟疑答应一声,捡起桌上一块点心囫囵吞下,便骑马西往了。

秋仪之则在茶馆之中稳坐不动,待阮文龙放工,才随着他回家,就在他家中用过晚饭,又赏了他十两黄金,这才从容回客栈歇息。

越日一早,秋仪之依旧在昨日的那间客栈里喝茶视察情况。

这天潼关关门开启时间却极晚,待到将近申时,太阳渐渐西垂,白文波老将军这才下令开启关门。关门前后等候通关之人已排了不少,赵成孝便也在其中。

赵成孝固然浑厚诚实,却并不愚钝,在幽燕军中混得久了,不费什么工夫,便极轻易地找到幽燕王郑荣的中军大营,便叫守门兵丁向王爷通禀。

郑荣一听是赵成孝过来报信,连忙传见。他接过秋仪之亲笔书信,这才知道自己这位足智多谋的义子办事果然可靠:短短几天工夫,就已将戴鸾翔并其一家老小救出,只是这戴鸾翔为人自持,尚不肯轻易降服幽燕王府,这也是没措施的事情。他又见秋仪之定下巧取潼关之计,便立即屏退众人,只留下钟离匡和赵成孝两人细细商议。

商议下来,感到秋仪之此计固然冒险,却也可以一试,若是临阵起变,再见机行事不迟。

于是由钟离匡执笔,郑荣签字署名,写下一份帖子,立即交给赵成孝,又赏了他一柄尽佳的宝刀,便让他星夜赶回潼关,同秋仪之会和。

因此赵成孝举动极为迅速,待他出关的第二日,便扮作进关奔丧的农民,重新通过潼关,赶来见秋仪之。

“只是我看管关兵丁检查极严,就怕王爷赐给我的宝刀被搜检出来误了大事,情急之下扔在河里了。唉!惋惜了一把宝刀啊!”赵成孝叹息道。

秋仪之细细读了赵成孝带来的帖子,心复兴奋,忙安慰道:“赵哥何须如此?我义父是何等样人,他收躲的名剑宝刀,或许比不上我随身佩戴的这柄西域宝刀,却也是汗牛充栋。若此计成功,我便亲身央求义父,让他打开宝库,让你尽情挑选便是了。”

赵成孝听了,心情大好,便谢道:“那就我就多谢殿下了。”

秋仪之却摆摆手道:“赵哥你同我自幼相识,已同家人无异,何必做这番生分样子?我看你往来一日一夜不曾停歇,想必也是累了,这就回往歇息吧。”

待到明日一早,秋仪之刚刚起床,梳洗完毕,被他安排出往办事的尉迟良鸿也已回到他们落脚的这处客栈。

秋仪之的这位武林盟主的兄长江湖经验极为丰富,前后只花了两天就已经将事情办妥。秋仪之蓝本留在破庙之中的八十来个手下,已在他的安排下,打扮成各色人等,分期分批来到潼关之下。并且按照各自身份不同,或住进客栈、或露宿街头,都算是安置妥当。

秋仪之也素来知道自己这位兄长办事可靠,便也不再逐一核实,便带他和赵成孝一道,再次访问阮文龙,专程捡着能说的,将明日的打算向阮文龙交代了一遍。

阮文龙这些日子,已被秋仪之的金子喂饱,早就下定决心帮幽燕王爷办事。因此,他对秋仪之的态度也恭敬了很多,真心把他当主子一般看待,对他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说完,秋仪之又吩咐阮文龙道:“此计是否成功,只在明日。若是本日失事,莫说是荣华富贵了,便是这卿卿生命便也保不住了。”

秋仪之看着不住点头的阮文龙,心里固然知道他早已同幽燕王府休戚相干,以他的性格尽不可能临机反叛;然而秋仪之依旧打从心底深处感到这贪婪自私的千总官靠不住,便又赏了他十两黄金,又留赵成孝在此处过夜监督,这才略觉安心,同尉迟良鸿一道返回。

当夜,秋仪之又找来手下将士之中几个领头的,当面传授计议。

这些人之中,赵成孝从云梦山上带来的几人,固然忠诚,办事却都还显毛躁,秋仪之便安排他们明日随他一同举动。

其余诸人,都原就是幽燕道的精兵强将,这领头几个还都戴着百户的军衔,无论虔诚能力都远非阮文龙之流可以相提并论。因而秋仪之便放心让其独立举动。

待秋仪之遣散众人,让其回往好好休息以待明日大显身手之后,反倒是秋仪之却难以进睡。

他深知明日之计一旦失败,那朝廷对潼关的防御措施便会大幅升级,再也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到时自己义父便只能发动雄师强行攻击,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幽燕王府,必定都是生灵涂炭、元气大伤!

想到这里,秋仪之居然辗转反侧,一夜未曾进眠。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