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半分山水半分缘 001 春花秋月何时了(2/3)

我们固然不过是些小草民,却也知道幽燕王爷当了天子,最恨贪官。他老人家刚刚登基就杀了几个当官的,谁还敢捞钱?”

“那老人家这话又是什么意思?”青年追问道。

那老人却“嘿嘿”一笑,反问道:“听公子的口吻,怕是上面派下来体察民情的官员吧?”

那青年听了一怔,忙摆摆手,说道:“老人家哪里话?我不过是进京赶考落第的举人,策论做的不好,这才没有高中。因此一路上注意些民生事务,打算三年之后再进京赶考呢!”

老头儿却答道:“你是当官的也好,不是的也罢,让朝廷里头知道些这里的情况,也是好的。且容老头儿慢慢道来……”

老者自盛了一碗茶,喝了一口,润润喉咙道:“皇上减免的税收都是地税,可佃户贫农,还有我们这样做小生意的,又都没有土地,自然也就减不到我们头上。谁手里头田多呢?还不是那些地主和当官的,他们免了田税,又不肯减少田租。所以说天子减了钱粮,最后还不是都落到那些地主大户手里了?”

青年听了,这才知道其中弊病,不禁愕然。

那老者叹口吻,持续说道:“可是天子身边都是那些地主官员,又什么时候能听到我们这种草民百姓的声音呢?要是公子下一科能高中状元,记得把老头儿这几句空话说给皇上听一听,我这辈子也就算没白过了。”

青年沉思半晌,才道:“在下先谢谢老人家吉言了,他日我若有缘,定将这番话面呈圣上。”又笑道,“没想到老人家在此看个茶摊,居然能有这般见识,可见真人不露相了。”

那老人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我一个老头子,哪里懂得这样的道理啊?还不是全赖这个摊子,听南来北往的举子客官说得多了,也就随声附和两句罢了。”

青年点点头,说道:“那就多蒙老人家指教了。”便不再理睬他,反而招呼身边一个黑汉子道,“你取纸墨笔砚来,我要给义父写信。”

那黑汉子听了,连忙从包裹之中取出纸笔和预先筹备好的墨汁,便递到青年眼前。

青年就着粗糙不堪的桌子摊开纸,笔走龙蛇写道:

“一别五日、如隔三秋,仪之拳拳之心,看万岁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本来这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子郑荣十几年前在河南一处破庙之中螟蛉下的义子——秋仪之。

他足智多谋、胆大心细,往年一年几次深进京城龙潭虎穴之中,巧用炸药轰开洛阳城门,将当时还是幽燕王的郑荣从刑部大牢之中解救出来。又出奇计,助郑荣攻克潼关;再用炸药,轰塌洛阳东墙;亲身领兵,一番话说逝世了“伪帝”郑爻——为郑荣登极称帝立下汗马功劳,年纪轻轻就已是功高盖世。

天子郑荣本来打算将他留在身边,经过几年积累之后,再从容点将拜相、加以重用。

然而秋仪之几番目睹了宫廷惨变,不愿留在朝廷中枢这是非之地,故而请了天子恩旨,在今年恩科科举之中被钦点为二甲第六名进士,放到处所做一任七品县令,因此正好途经此处。

出京之前,天子郑荣亲身接见,问他还有什么请求。秋仪之既不要金、也不要银,只提了三个请求:

一是他自己虽出身在北方,然而秋家祖籍郡看却在南方,愿天子将他点在江南道越州府山阴县为官,也算是衣锦还乡;

二是他虽不过是个七品小官,却密旨封了聪睿伯的伯爵爵位,又同天子父子相当,因此除了皇亲国戚及师傅钟离匡之外,不愿再拜其他官僚;

三是赵成孝和他手下招抚的十八个山贼,追随自己出身进逝世不忍离往,因此要作为亲兵追随自己到县赴任,也好有个帮手。

这三条请求,没一条是关乎国家大政的紧要事体,天子郑荣想也不想就恩准了。

秋仪之又献了三条计谋:

一是天下初定、人心浮动,天子要广收民心、与民休息,更要节俭开支,视情况轮流黜免各道税负,也好让天下百姓沐浴皇恩;

二是大汉吏治**、积重难返,已到了不得不下狠手整理的地步,朝廷必须惩办一批贪官贪吏,也好杀鸡儆猴,予百官以警示;

三是天尊邪教虽经重复打击,已经元气大伤,然而百足之虫、逝世而不僵,不知还有多少天尊教徒躲身于朝堂之上、江湖之中,更有首恶首恶尚且逃出法网,更要严加稽查,以求铲草除根。

天子郑荣听这条条都是经世济民、千秋万代之策,心中高新,便又另赐秋仪之三项权利:

一是当初为方便秋仪之办事而给他的“汉幽燕王兵马元帅郑”的名帖,依旧留在他身边,凭此名帖便可随便出进皇城;

二是岭南王郑贵固然口头降服,然而居心尚不可测;因此将天子金牌令箭赐予秋仪之,一旦郑贵挑旗造反,秋仪之便可凭此令箭调动兵马,立即组织平叛事宜;

三是赐予秋仪之密奏权利,可以监督江南大小官吏,无论大事小情,都可以送到已封为宰相的师傅钟离匡处便能直达天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