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0 又见赵黑子(2/2)

言不差,毕竟为国精忠才是征途。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我义父那日也对黑哥十分赞美,知道你要来幽燕效率,断无不允之理啊!”

赵黑子听了十分兴奋,脸上顿时挂满了笑,说:“我山上那帮弟兄,偏说这幽燕部队军饷虽高,可从没听说过招抚土匪的。别说,还是我小兄弟仗义!”

仪之听了,笑道:“他们说得原也不错。我幽燕雄师军纪甚严,还看黑哥能够居心束缚,到时候犯了军纪,小弟我脸上无光不说,枉送了生命那就惋惜了。”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秋仪之见赵黑子答应下来,又道:“只是眼下有紧急军情,还看黑哥能在五日之内即到此处投诚,若违了时辰,恐怕再生变数,到时就不好说了。”

“好。我这山寨到此四天就能打个往返,五天足够了!”赵黑子一口答应下来。

秋仪之感到自己话已经说多了,再不能将幽燕雄师即日就将出发返回的打算和盘托出,当夜就让赵黑子回山整理兵马往了。此事已毕,秋仪之已然是疲惫不堪,和衣倒头就睡下了。

待到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连忙洗漱更衣,往中军大帐同韦护共同主持撤退事宜。刚行至中途,就碰到刚刚赶到的郑淼、崔楠二人。

本来郑淼担心义弟有事,带着三百精兵,用专车驮运天尊教书册,快马加鞭就往本营赶来。他要比秋仪之仔细得多,半路上远远就看到提前半日出发的崔楠一行,通报情况后,两军合为一军,这才同时赶到。

三人携手来到中军大帐,却见韦护正向几名只见其面、未闻其名的下级军官安排撤退事宜。帐中将佐见三人进来,纷纷起立施礼,详问之下,才知道这韦护已安排后营三千将士并万余俘虏往幽燕道撤退往了。

这崔楠、郑淼及秋仪之三人,要么是办老了军务的,要么是极为聪慧的,居然丝毫没有察觉后营正在做这么大的动作,无不赞叹将军韦护的组织能力,真不愧以防守牢固、滴水不漏著称!

于是四人商议,都听韦护号召,迅速办妥此事。韦护最爱发号施令,便打起百倍精力,事无巨细地打理起此项工作。另三人也没闲着,不时四下巡逻,整理军纪,查漏补缺。

如此这般,终于在第五日,就要将部队及俘虏全数撤往幽燕道。军中自崔楠韦护起大小将佐,见已将如此艰苦一件差事料理下来,都非常兴奋,无异于打了一场打胜仗。唯有秋仪之因要等赵黑子前来投降,每多等一天就多增一份心焦,唯恐赵黑子误了时辰,今后再无见面机会。

终于在第五天正午时分,赵黑子带领一群盗贼约有二三十人,如约赶来。

他们所到处所本是一座极大的营寨。其中驻扎、看管着官军、俘虏总数近二十万人,漫山遍野搭满了帐篷。不料没过几天,这无数军帐竟大部分都被撤走了,只留下扳着指头都能数出的不到十个帐篷,这让赵黑子十分惊异,下马同秋仪之略冷暄几句就问:“小兄弟,这幽燕雄师到哪里往了?若要打仗,可别忘了让我们兄弟几个立头功啊!”

秋仪之也不答复,却问:“黑哥不是说四天就能回来么?怎么现在才抵达?让小弟等得好心焦。”

赵黑子叹口吻道:“时间紧急,我进了山寨,只同众弟兄简略解释了几句,就要一把火把山寨烧了,过来投军。可是大部分弟兄都舍不得那些家当,我也下不了狠心,只带着这二十六个亲信兄弟来投奔小兄弟了。”

秋仪之将跟在赵黑子身后的二十几个人重复打量了几遍,见他们一个个身强体壮、膀大腰圆,无一不是劲卒。心想:这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俗语果然所言不错,同赵黑子结交的,没有一个贼眉鼠眼、刁钻狡猾之徒。

因要等候赵黑子来投,秋仪之所部实在是大营之中最后撤退的,肩负了断后的重任。所幸全部辎重、俘虏已随雄师一同撤离,留下的不过几百精兵。于是秋仪之下令众军拔营出发,向北追随大队人马而往。

既没了辎重牵绊,有没有俘虏拖累,一行人马举动便极为迅速,傍晚时候已到滹沱河边。只见河边密布着无数部队和俘虏,玉带一样反射着落日余晖的滹沱河上,已架起了几道浮桥。

通过浮桥,便是幽燕道了。秋仪之纵马站上河边土坡,纵目远眺,果见有几个似曾相识的军官正在接应过河的军民。因指挥有序,需要过河的人数虽多,举动倒也颇为顺利,已有半数人马已度过河往。

当时已至六月,菜花汛迫在眉睫。到时安静的滹沱河,就会变成狂暴的野马,任何人也不能从他背上跨过,不知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郑鑫、郑淼能否来得及在汛期到来之前度过河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