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55 生死鏖战(2/2)

阵中传来的战鼓轰叫,随即站在郑超一侧的一个身材极为魁梧的将官,抽出手中三尺来长一柄倭刀,大喝一声便朝郑超后颈砍往。

郑鑫这番拳拳爱子之心终于在此刻表现出来,高呼一声:“且慢!”

他话刚出口,便见一道红光闪过,郑超一颗人头血淋淋地离开了附着了十多年的躯体,“咕噜噜”在地上乱滚,而失往了首领的胴|体,也终于无力地瘫软下来,鲜血从断了的脖子伤口处喷涌而出。

郑鑫见惯了血腥的场面,可见自己的儿子逝世在自己眼前,终于还是大惊失色,喝令左右道:“给我万箭齐发,射逝世秋仪之这个恶徒!”

左右听令,立即张弓搭箭,往秋仪之头上狂风骤雨一般发射而往。

护在秋仪之两侧的护卫,赶紧支撑起“当矢营”标记性的宏慷慨形钢盾,将几乎已到射程极限的箭矢逐一阻隔开来。秋仪之被这突如其来的箭矢袭击吓了一跳,立即命令麾下弓箭手回射。

就这样,一场决定天下回属的大战,就在双方主帅的斗嘴声中爆发了。

因两边部队都脱胎于老幽燕道部队,故而在部队编制之时,都十分重视各兵种的协作,同样讲究盾厚弓强。因此两方人马对射了一阵,不过是势均力敌罢了,郑鑫这边仅仅凭借着人数上风,造成了比对手多得微不足道的一点伤亡。

若是持续这样互相发射箭矢,郑鑫凭着多出几倍的兵力,自然可以将对手慢慢消灭干净,可他再怎么讲都是客场作战,跨江运送过来的箭矢有限,容不得他持续耗费。

于是郑鑫按照之前已经制定策略,将全军人马等分成四队,每队人数都在五万人以上。其中,一队持续在正面同秋仪之所部反抗;另外两队则稳步向前推动,攻击对手左右两翼;剩下的一队人马,则作为准备队,护住郑鑫安全,并做好发动最后攻击或是应对还未在战场上涌现的渤海铁骑的筹备。

这样的作战方法极为稳妥,寻求的便是要依附兵力上风,将秋仪之所部团团围住之后,再慢慢吞噬崩溃调。一时之间,郑鑫部队战鼓齐叫,杀声震天,三队人马便如三堵又高又厚的铁墙,从三个方憧憬秋仪之所部碾压过来。

郑鑫此举,秋仪之先前在同林叔冷、赵成孝等人研究作战方略时就已经考虑过了,却没料到郑鑫运用起来竟然会有这样的气势,让他不免有些慌张,忙下令将自己手下八万人马分作两队,分辨由自己和赵成孝统领,各自反抗左右两边碾压过来的敌军。

至于正面的敌军,秋仪之却是别出心裁,派人将天子的御辇、华盖以及全套仪仗推到两军阵前,只派千余人马护卫在左右。

要知道郑鑫一共就只有两个儿子,宗子郑超已在之前被秋仪之当场斩杀了,现在只剩下这个已当了天子的次子郑起了。若郑起又逝世了,那郑鑫膝下便再无子嗣,将来也未必就必定还能生得出儿子来。

因此郑鑫远远看见天子的伞盖涌现在自己的攻击方向上,便赶忙命令正面部队放缓攻击,千万不能伤了郑起的生命。他又立即派人前往探查郑起身边的情况,想要派奇兵将天子儿子拯救出来。可接到的回报却是天子身边有几个贴身护卫仿佛凶神恶煞,与其说是在护驾,不如说是在监督天子,一旦天子有落到敌军手中的可能性,他们说不定会立即动手把天子杀了。

郑鑫见识过秋仪之先前的酷棘手段,知道真到了没法将天子捏在手里的时候,他会尽不迟疑地将天子杀逝世。

想到这里,郑鑫心中暗骂了一声,立即传令下往,叫正面的攻势停止下来,并将正面部队人数削减到三万人,削减下来的人马,补充到左右两翼,持续向秋仪之挤压。

这样的变阵,让秋仪之从北三面围攻化为被两面夹击,固然依旧处于劣势,可压力却减轻了很多,可以稳固下局面,筹备展开下一步举动了。

于是秋仪之派人给赵成孝传令,要他稳住阵线,不能让敌军突破自己身后。他自己便派出早已筹备好的一支一千多人的精悍小队,便往敌军正面突进。

这一手,是秋仪之用熟了的策略,他之前在多次同敌军作战陷进焦灼之时,派出由山贼亲兵和乡勇团练编组而成的队伍,采用中心突破的战术,将对手的阵型打乱,从而乱中取胜一举扭转战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