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蕃耶疾行纪要》(1/2)

上回说到我们和宥聪来到一处墓门前。

那墓门也不能说是墓门,要不是看到它有着一轮雕花,我尽不会认为那是一扇门。由于它与墓壁完整持平,空有四条紧实的砖缝,大概连纸张也插不进往,即便是长城的石砖间的细缝也不过如此了。

像这类如此精密的门,想必是有着极其讲究的机关用以开启。可是机关会在哪里呢?我和雨梅都好奇地看着宥聪,但见他只是在门面上轻轻一推,粗笨的石墙就像日式推拉门一样被推开,真是意料不到的很。

由于宥聪说此间有两处陵墓,一个是建文帝的,一个是吕后的。所以我们都先进为主地认为这是吕后陵的主墓,不知道实际上是也不是。

墓室相当大,粗略估计至少在八十平方以上,大致呈长方形。居中一个四平方米的长方形大椁,两边各一只普通大小的石棺。三只棺材的材质均是青石,虽历经几个世纪,仍可依稀看出当中纹理。

古墓既然并非同一时代的产物,总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要想描写出来非常艰苦。比如,石室两侧的鹿头虎身灵兽守墓像,既不是朱元璋马皇后的陵的驼兽也不系负碑巨龟;正堂上的肥龙砖雕照壁,龙像旁全是鸟兽及花木山水,却半字未刻……

等我粗略打量过了石室后,看到宥聪正从大椁前起身,便问:“这里是?”

宥聪又作揖道:“这里就是吕后之墓。”

我的猜测不错,但心中还有个问题无法想通,就是他的身份既然是一个守墓人呢,为什么会带我们进到主墓中,这难道不是亵渎母仪,有悖常理?于是问道:“既是吕后寝宫,我们这样闯进来没有什么不妥吗?你想给我们看的是什么?”

“若不是小主,靠近陵宫自然是逝世罪,属下只是按照祖训而为。”宥聪道。

我实在很想把他的祖训原文复述出来,但碍于宥聪说话古里古气,在叙述的时候我已经按他的大概意思进行了转化,假如在将他背诵出来的祖训原封不动的写出来,真是枯燥之极。

反正差未几就是世代不能擅自离开古墓,除非等到后人带来信物,就可以开启两副小棺材,取出里面的东西,用来复国云云。

“所以,你要给我们看的东西就在那小石棺中?”我道。

“正是。”宥聪道。

我和雨梅来到左边的石棺前,先是看了宥聪一眼,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点了点头。这个举动让我似乎神经搭错了线一样,竟然一本正经的运起气来筹备推开棺盖。

尽管这样,棺盖的重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

宥聪见状,在我着手的地位,轻推一把,石棺应声而开。

“你的武功跟谁学的?”我道。

“自然是跟属下的父亲。”

“可有门派?”

“家父从未提及。”

枉我自恃武功不错,但面对这半古之人,却变得跟小学生无异,十分为难,只好道:“你以后不用以属下自称,如今年号已不是洪武。”

“是,属下明确。”宥聪道。

我叹了口吻,看来他真的没有出过古墓。我忽然想起一个有趣的事情,他们家世代守护这里,是怎么娶老婆生子的?如今他又是形单影只,假如不是我们来了,他守墓人的身份要传给谁呢?

“《蕃耶疾行纪要》这是什么书?”雨梅道。

这时雨梅打开了一个盒子,拿出一本灰皮册子。本来这石棺下都是大大小小的古书夹子。

“属下也不知,想是武功秘籍罢。”宥聪道。

“武功秘籍,这满满一棺都是?”

我一听是武功秘籍,来了兴趣。要是一个棺材都装着武功秘籍,那岂不是有几千册?

“是也不是,请小主自行查看,属下不知。”宥聪道。

我连忙翻开了一个盒子,里面也有一本册子,上面写着《玉虚拂尘诀》。假如说雨梅手上的那本还看不出是什么书,那我的这本必定可以看出来是一本武学秘籍了。

不过却分歧适我练,拂尘诀,顾名思义,当然是以拂尘作为兵器的一种工夫,多半是道教的人用之。俗话有讲:手拿拂尘不是凡人。现如今和尚我倒是见过几个,但尼姑我从来都没有见过活的。

就算学会了,天天拿着把拂尘上街,恐怕会被人认为是疯子。

我放下了“拂尘诀”,又拿起了其他盒子,可是一连翻开几个,都不是武功秘籍了。

所以我把眼力聚焦在雨梅手中的《蕃耶疾行纪要》。

见我搭眼,雨梅道:“文叔,这似乎是一本写脚上工夫的,可能是轻功。”

雨梅是跟我学了一些拳脚工夫的,至于轻功,那根本已经是传说。它到底存在不存在实在说不准。

查佬创造了一个武林,说到轻功,人人都能说上几种,如:一苇渡江、铁掌水上漂、踏雪无痕、凌波微步以及风摆柳絮等等。

“的确是腿上工夫,军中将士学之,可提升行军速度,乃胜战要害。”宥聪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