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九章、脾气(1/3)

孙莉做事情是负责的,把各个工序的要点都写了下来,贴在车间里。过几天等工人陆续回来了,她还要指导一下。蒲素和她说未必能拿下这个订单,孙莉说这么简单的代工要是都拿不下来还做什么服装。

她太单纯,以为这种生意就和学校考试一样,只要合格就理所当然的可以如愿以偿。蒲素也不想和她说太多这里面的弯弯绕。她也不想想,她觉得容易的事情,怎么现在会有机会轮到他们头上?谁不能生产?这生意也不是才有的,以前肯定一直是有人在做。

孙莉这样的女孩子适合在学校里,乱七八糟的事情用不着想太多。学校里最多就是评定职称出国考察这种事情上有点人事斗争,只要心态放平不争不抢,无论如何还是要比社会上干净多了。

两人一起回了家,路上丈母娘还来了电话,要孙莉明天下午就去她那边,陪她去做头发。蒲素这才想起,明天梅芳她们也要去做头发。不过梅芳是阿嬢带着到淮海路的紫罗兰美发厅,丈母娘就不知道是去哪了。

这样的话,明天的安排基本就定了。早上整理行头,不管怎么样,穿的要比平时隆重些才对。下午孙莉去陪丈母娘,蒲素送梅芳和阿嬢做头发,然后让陈诚去接主任,六点饭店准时开席。

晚上蒲素和孙莉讲了,让她明天不要收家里亲戚的礼金。一个红包给不了多少,还担个名声没意思。而且不管多少,让人家来吃饭还花钱总是增加了负担,你饭菜准备的再好,人家掏钱出来自己在家不会吃吗?

孙莉不管这种事,收礼金也是她妈妈收,所以只是说到了明天和她妈妈说说。对她妈妈的脾气,她哪吃的准,所以根本不敢答应什么。

至于蒲家唯一的一家亲戚就是姑妈和三个表哥。他们肯定也要给,蒲素是决定谁的都不收。自从蒲园里把他们迁走,虽然实际上改善了他们的住房条件,刚开始都欢天喜地,后来发现蒲素住了进去就又都觉得吃亏,所以对蒲素一向也是吃大户的感觉。蒲素自己也清楚,给他们再多便宜占了去,都不会说他好话。所以一直以来和他们保持着不来不去的关系。到家里来就热情招待,不来就当没这门亲戚,从不主动来往。

第二天正月十五,陆陆续续早上开始又有了鞭炮声。阿姨早饭时看到小两口也道了恭喜,蒲素就邀请她晚上一起去,阿姨则说要看家。蒲素想想也是,蒲园还真的没有过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

吃完早饭,阿嬢问他两穿什么,蒲素说都准备好了。老太太就开心的说要穿的体面些,她自己的行头前几天就备好了,还是莉莉给她准备的。包括梅芳的衣服,都是蒲素在香山时孙莉陪她们出去买的,而且都是她付的钱。

老蒲穿着不讲究,一套西服吃遍天,家里人也说服不了他,由得他去。

中午吃了饭孙莉就出去陪她妈妈了。蒲素要送自己奶奶和妈妈去,她们不让,非说自己走两步挺舒服的。下午蒲素和老蒲在院子里晒了会太阳,老蒲今天心情也好,大概原本想教训蒲素几句,想想时候不对还是忍了。只说蒲素以后要懂点事了,孙莉这个媳妇家里都很满意。

蒲素心里说,孙莉做老婆是很好,他清楚。但是哪里能满足呢,哪怕孙莉是全世界最完美的女人,他也肯定不满足就她一个。米饭再对中国人口味,大家不也隔三差五的要吃顿面食吗。坐法拉利和宾利的人,难保这辈子就不叫个滴滴,打个优步,喊个出租了。要不然那些女明星的老公也不会经常爆出劈腿和招妓的丑闻了。

想到这里他给音乐打了个电话,问她在干嘛。音乐说在家,她妈妈在教她包元宵,水磨糯米粉,电话里蒲素就听到她妈妈在和她说,让他过来一趟,带点元宵回家去吃。果然,音乐让他来一趟,她妈妈要让他带点元宵回去。

蒲素也不是贪吃元宵,这种甜食他不喜欢,但是莫名就有点感动。趁着家里话多的都不在家,看看时间还早他和老蒲打了个招呼出去那点东西,就从家里厨房又拿了一盒燕窝出了门。这一盒250克,当时这种金丝燕窝一克内地要卖到近百元一克,不过起码能吃半年。阿豪从爪哇,也就是现在说起来是印尼那边搞来的,便宜不少,才三十多一克。

到了音乐楼下,打电话叫她下来,结果音乐让他上楼。蒲素不知道他爸爸在不在家就有点心虚,下车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通通通”音乐欢快地踩着木楼梯下来的声音。

把他领上楼,她妈妈正围着围裙搓着元宵。看到蒲素笑着叫了声小蒲,让音乐给他泡水。蒲素连忙说没时间喝,等下要走的。她妈妈就说不着急,元宵还没做好,反正要等一会的。

音乐就说不喝不勉强,让他在坐一会,然后也擦了手和她妈妈学着包元宵。她家的元宵是两种馅子,一种是宁波人的猪油豆沙,另一种是菜肉的,两种形状不同便于区分,菜肉的是咸的,搓出一个尖头,而豆沙馅就是圆圆的了。

音乐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装作漫不经心的问蒲素家今天做没做。蒲素就说家里他不喜欢吃,所以就没人做,阿姨想做也没让她做。听到蒲素家有保姆,她妈妈又问了蒲素家住哪,蒲素也不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