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阖闾专横 孙武隐遁(1)(2/2)

姓生灵涂炭,特来求将军看在家父的情面,马上退兵。”

伍子胥闻听,深受感动,当初渔丈人舍身相救,为了一个“义”字,且曾谆谆告诫自己,切莫忘记黎民百姓;如今他的儿子冒死来求退兵,也是为了一个“义”字,自己何能无情无义呢?想到此,伍子胥慨然应允,传令退兵。

孙子与伍子胥先后回到姑苏,阖闾两次亲率众臣列队相迎。伐楚之军全部回国,吴王盛设国宴,隆重庆贺,大犒三军,论功行赏,封孙子为大司寇,伍子胥为相国,伯嚭为太宰。破楚之功,孙子为首,然伍子胥毕竟尚有佐阖闾刺王僚、诛庆忌之前功,故位居孙子之右。伯嚭虽在敌秦楚联军中犯有死罪,但阖闾自楚归吴,在驱逐夫概,恢复王位的过程中,全仗他筹划和指挥战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故封为太宰。

孙子自伐楚归来,吴之国事承平,虽身兼大司冠之职,但相国伍子胥辅佐吴王巨细靡遣,孙子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不再过问政事,整日埋头书斋,根据多年来的实战经验,修改《兵法》十三篇。一日,孙子正于工作间隙抚琴抒情,排解他那去留难择、举棋不定的苦恼与郁闷,琴声飞出元帅府的深宅高墙,惊动了一位异乡老者驻足谛听,这位老者身高不过五尺,身着布衣,筋骨强健,目光炯炯,精神矍铄。老者听着这时隐时现的抑郁琴声不时地摇头叹息,由这琴声,他心领神会到抚琴者的心情。老者在猜测,莫非这琴声出自孙武之手?果真如此,此番远道而来,便不会徒劳往返了。琴声戛然而止了,大约抚琴者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老者大步流星地登上元帅府的高台阶,向持戟之卫士秉明自己的身分与来意。这位来访的老者不是别人,而是齐之相国晏婴。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