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可以相信你吗(1/2)

紫徽宫分外朝和内庭。外朝是天子进行朝会的殿堂,内庭则是后宫嫔妃的居所。

外朝与内庭间有一条贯穿全部宫殿东西方向的宝隆长廊。长廊靠近内庭一边,有一条宝隆道,一溜的建有十几间宫殿。

建康帝子嗣众多,从潜底搬进皇宫时,便把内庭最靠长廊的这十几间宫殿都安排给皇子们居住,铜阊殿便是其中一间。如今全部后宫里,未成年的皇子只有司马承颐一人,倒让宝隆道十分的冷清。

当今天子司马琛在大郭氏端孝皇后过世后,隔了十五年,才追谥没了的贤妃,小郭氏为端淑皇后。时隔五年,没再立后,如今由贵妃李氏掌管后宫。

喜福端着一盘子银元宝,从庆宁宫走回到铜阊殿,相当于穿过了大半个后宫。贵妃娘娘赐了百两银子让十一皇子为端淑皇后供奉永生佛的消息不胫而走。

喜福进到铜阊殿向承颐回禀的时候,喜禄已帮着承颐换上了一件月白素纹提花锦袍,腰上系着同色起花倭缎锦带,窄袖窄身。喜福将那一盘银元宝呈到承颐眼前时,喜禄正在往承颐腰上挂一枚白玉缡纹环佩。

喜福将李贵妃交待的话说了,承颐看了一眼盘里的银元宝,知道贵妃这般让喜福捧着一盘元宝在宫中招摇,定然是想让这消息散布出往,看看其他各宫的反响。

果不其然,承颐还没有开口说话,小太监喜贵便在殿外启禀道:“禀颐皇子,庆惠宫的德妃娘娘、庆瑞宫的淑妃娘娘命人送来了银子随奉。”

承颐脸上安静无波,只淡淡地吩咐喜福道:“你留在宫里,好生将各宫娘娘送来的银钱记档。”转头对喜禄道:“你随我往寻冯庚。”

小太监们都忙应声,各行其事。

铜阊殿正门开向宝隆道,后门开于宝隆长廊。喜禄躬身随着承颐从后门出了铜阊殿,行走在安静的宝隆长廊,承颐没有说话,喜禄也不爱多话,全部长廊只有他主仆二人行走的脚步声。

重华门就在宝隆长廊的东侧,铜阊殿也位于内庭宝隆道的东侧,离重华门比较近。行未几时,便看到在重华门外等候的冯庚。

喜禄躬身将承颐送出重华门,便立在门内候着承颐上车。承颐没有让他追随,他便没有出重华门。

出了重华门并非就出了皇宫,从东侧出往,还要出了武安门才算出了皇宫。从重华门到武安门有一段不短的间隔,重华门内不能行车,出了重华门后便可以坐车了。

承颐在冯庚的扶持下上了马车。除了冯庚外,另有三名侍卫骑着马随侍在车驾后面。承颐认得他们都是禁军侍卫,负责守卫皇宫,只不过这几人近几年都重要留在宝隆道当值。

如今宝隆道只有承颐一个人住在铜阊殿,其他的宫殿几乎都空置着。承颐忽然感到因着自己一个人,让这些禁卫守着宝隆道,白白地耽误了他们的前途。

就比如冯庚,武功、胆识、忠心都不错,假如能到父皇跟前当随从,最少能混个四品的御前带刀行走,不象现在,只是宝隆道的一个普通侍卫,什么品阶都没有。

放下车帘时,承颐感到车帘被风掀开了少许,知道是魃在跟他示意他们已经在了,便放心肠吩咐冯庚出发。

龙隐寺位于隆安城的东郊的灵隐山上,是一座皇家寺院。皇家、世家大族、朝官及家人都会选择这坐寺院祈福、还愿,香火很是茂盛。

承颐一路催促着车马快行。即便如此,当他们的车驾达到灵隐山下时,辰时已过,日头早已经超出山顶,高挂于天空。

龙隐寺没有建于灵隐山的山顶,却也在半山之上。为了考验进香者的诚恳是否足够,足足修建了九百九十九级台阶,除了人自己走上往,无法打马而上。

冯庚将马车和马照常地交予山下专门替人看管车辆马匹的驿站后,与另外的三名侍卫一起,护在承颐的身后,随着他拾级而上。

承颐的身子弱,这是打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弊病,长年汤药不断,全部皇宫都知道。冯庚也不是第一次陪承颐到龙隐寺来,打从端淑皇后没了之后,只得六岁的承颐在天子的恩准下,每年到端淑皇后的祭日都会来龙隐寺为母后祈安。

早年的时候,多数的台阶都由冯庚抱着上往。打从往年开端,承颐就咬着牙保持自己走完了所有的台阶,固然这当中,不知要停歇多少次。到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

四名侍卫陪着承颐往上行,每行一百级台阶,承颐都需要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冯庚与其他三名侍卫很是轻松,唯有承颐的额上浸出了细密的汗。

第四次歇息的时候,承颐坐进了那个专门修来供人歇息的小亭。其他三名侍卫,分三边站立在亭外不远的处所守着,只有冯庚拿了水囊进到亭内,将水倒进承颐专用的白色素瓷杯中,递给了承颐。

承颐饮了一杯后,在冯庚倒第二杯的时候,用只有冯庚可以听到的声音问道:“冯庚,我可以信任你吗?”他没有用‘本皇子’这一类代表身份的称呼,直接用了‘我’。

冯庚一怔,还在倒水的手一顿,就要习惯性的单膝下跪表现忠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