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最后的悠闲生活(2/4)


平安先煮了一锅玉米,一边啃一边思考,看来种子改良的工作还是得坚持不懈的继续下去。要是种出来的玉米都只有这么点儿大,什么提升亩产量让老百姓不再挨饿就是笑话。

打算完之后,平安便写了一封奏折,又亲自挑了一篮子最好的玉米让人送回宫里去。

在奏折里,平安仔细写上了玉米食用指南,让皇帝先尝尝鲜。

别的不说,这玉米的味道的确是很好。让皇帝尝一尝,肯定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研究。

除此之外平安还给皇帝提建议,这种产量低的玉米暂时就不要推广了。毕竟能从皇帝这里拿到种子的,肯定都是权贵之家。他们的良田那么多,要是都种上了玉米,那别说增加粮食产量,就是现在的产量,恐怕都要锐减。

但是嫩玉米还是可以赏赐几根的。等到他们吃过之后,再想要?可以,拿钱来买。这样一来,科研资金也有了。

不过平安已经暗暗打算,等到这一茬种子收上来,就撺掇赵璨找张东远要点儿种子。他们不改良,就专门种来吃嫩玉米!

结果平安怎么都没有想到,东西送回宫,第二天他就迎来了皇家专列观光旅游团。皇帝不光自己跑来了,还把他大大小小的儿子们,全部都打包一起过来了!

平安当然不敢质问皇帝陛下,只能抓着张东远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大家都来了?”

“还不是你那一篮子玉米送来得不巧?”张东远笑眯眯的道,“当时陛下正召集了诸位殿下,考校他们的学问。可巧说到民生之计,送东西的人就来了。陛下一听,便让人将玉米煮了呈上,说是让殿下们也尝尝味道。”

说到这里,张东远面上的笑意加深,左右看了看无人注意,才凑到平安耳边,低声道,“那一篮子玉米能有多少?一人一个就分完了。我瞧着陛下吃完了,似是意犹未尽呢。”

这不,今天就带着皇子们过来了。这句话张东远没有说出来,但是平安已经明白了。

他做出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那我可要先恭喜张总管了。”

虽然之前平安提议过皇帝,让其他皇庄来种植这些东西。不过事情最后还是免不了交给张东远去办。如今种出来的东西好,那就是张东远的功劳,自然少不得在皇帝面前,更有脸面。

到了张东远这个地位,唯一担心的,也就是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了。

所以听见平安道喜,他也笑着道,“这件事也有平安你的功劳,我不会忘记的。”

“嘀咕什么呢?”皇帝转头看到两人凑在一起,便扬声道,“平安,你对这庄子熟悉,带着我们走走,看看那些东西种出来都是个什么样子。也让这帮小子长长见识。”

“陛下这话就冤枉我了。”平安说,“我也才来了一天,实在称不上熟悉。不如将庄头叫来,让他带着陛下和殿下们四处走走?”

“让你带路你就带,难不成还想推卸责任?”在儿子们面前,皇帝摆出帝王威严的姿态,完全不打算纵容平安耍赖皮。

平安本来只是打算跟在大部队后面摸鱼,看看能不能瞅准机会跟赵璨说说话。不过转念一想,人多眼杂,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也就罢了。

既然逃不掉,平安自然就要将差事好好办完。

他转了转眼珠子,招手让人送来了十几个篮子,分发给皇帝和皇子们,“今日既然来到了庄子里,不妨体验一下农耕之乐。待会儿咱们到了地里,主子们有什么喜欢吃的,就自己动手摘吧。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哪些是成熟了的。”

“寓教于乐,不错。”皇帝上前拿了一个篮子。皇子们中间即便有不屑于此的,也不敢说反对的话了。不过大部分都有几分跃跃欲试,毕竟对他们来说,这种环境还是很新鲜的,更别提亲自动手去做这些事了。

平安对此非常理解。为什么后世那些农家乐会那么火爆?为什么那种去到果园里交上一点钱,随便你吃多少都可以,打包带走的才另外算账的的经营模式能够受到游客的追捧?

无非是因为人们对自己不熟悉和没做过的事情十分好奇,而劳动又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的事,自己参与了劳作的成果,吃起来都要更香甜些。

果然,等到了地里,平安简单解释了一下怎么辨认是否成熟之后,大家便都兴致勃勃的开始动手,还得平安不停提醒着不要摘得太多,免得待会儿装不下别的,他们才意犹未尽的停手。

为了避免真的出现装不下的尴尬,平安先带他们去的是玉米地。因为篮子不大,每个装上两三个玉米,就占掉一多半地方了。

然后再去摘大豆,辣椒,最后是西红柿。

这种西红柿有点儿类似后世当做水果来卖的圣女果,个头只有手指那么大小,但是滋味十足。

摘完了东西,提着回来之后,皇子们便都兴致勃勃的催促厨房那边将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做成成品了。只有赵璨没去,皇帝见状不由问,“小七,你怎么不跟大家一起去?”

“这些忒没意思。”赵璨道,“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