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雍熙皇帝的心机(1/3)

响午时分的勤政殿外,骄阳似火。炙烤得大地犹如焖火炉,南风将它的威力吹进里面每个人的心窝。任谁都觉得:自己的喉咙,快要冒烟啦!

此刻,文武大臣分成两列站在金銮殿下。其中,有些人将脑袋抵在一起幸灾乐祸地窃窃私语:这个李云龙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上次好不容易才逃脱皇后娘娘的手心。这次竟然又“自投罗网”了,那还不就成了皇后娘娘的“俎上肉”。看他还能如何逃得出皇后娘娘的掌心呀?

当然,那些心存“正义”的耿直、善良之辈谈论的主题内容。却是对李云龙这个男孩充满了担忧:嗨,接到圣上紧急谕旨来朝议事。咱还以为是“边关告急”了呀!压根就未想到,乘着轿子急匆匆地来到勤政殿外面,却看见李云龙站在金銮殿里。如此说来,他肯定是被皇后娘娘下旨给抓回来了。哎呀,如果咱们猜测对了。那么,他今天可真是“凶多吉少”啊!

耳朵里钻进了这些“幸灾乐祸”的窃笑,和一片善意的担忧。李云龙依然走到雍熙皇帝的对面,撩开长袍下摆屈膝下跪行了三拜大礼之后,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抬起头望着他从从容容地说:圣上英明,请容晚辈禀明实情啊!

闻听此言,雍熙皇帝伸手指着他笑容可掬地说:李云龙,你乃是本朝未来的状元郎。有什么需要禀明的,你且平身再说给朕听听吧!

李云龙一听,立即小心翼翼地说:圣上,两位居丞相指使内务府的花匠,根据岳府两位恶少的描述临摹了几十张晚辈的素描像。又差人将我的素描像,贴在盖有圣上玉玺的搜查令上面。再粘贴在皇都城墙上,意欲恐吓我“明哲保身”地离开京城。从此往后,再也不提来京城赴考之事啦!

听到这里,雍熙皇都万分不解地说:李云龙,朕就是因为听说了这些事情,才接受本朝有功之臣的谏言撤去两位居丞相的官职,与两位岳府恶少先后打入天牢,等待明天推至午门之外“斩首示众”以儆效尤。难道,朕的决断有所不妥吗?

吓得李云龙急忙又跪下行了三拜大礼,抬起头说:圣上英明,晚辈岂敢妄自断言。只是,咱回到李府之后却看到咱大嫂每日“以泪洗面”。于是,就随口问之缘由。听大嫂声泪俱下地说完了,咱才知道两位居丞相是她的舅舅。因此,才来京城----

耳朵里钻进了李云龙的话语,雍熙皇帝不敢置信地说:云龙,你刚才说“两位居丞相是你大嫂的嫡亲舅舅”吗?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呢?如此说来,你大嫂就是岳府之人。两位岳府恶少的嫡亲啦?

猜不透雍熙皇帝心事的李云龙,唯有一边磕头一边说:圣上英明,一切全被您猜中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才回京向您恳求赦免四位凶手的死罪。还望圣上明鉴,准了晚辈的请求啊!

他的话音一落地,这位就有人忍不住窃笑地嘲讽他:哼,看这个小李子满腹经纶乃是明年铁定的状元郎。然而,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了。却还想着多管闲事呀!真是一个太不自量力的“井底之蛙”,愚蠢至极、可笑至极啊!

然而,那些心存“正义”的人却暗自琢磨:李云龙呀李云龙,皇后娘娘千方百计意欲招赘你为东宫驸马爷。你能够获得圣上恩准,下个月初八与王金花成为恩恩爱爱的一对伉俪。已是委实不易了,现在,你又何必还要“惹祸上身”呢?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

但是,他们心知肚明:碍着皇后娘娘的面上,这些心里话儿。此时此刻却是绝对不能说出口哦!于是,他们望向李云龙忧心忡忡地说:小李子,你能够了却烦恼回到原籍已是委实不易。干嘛还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你还是赶紧向圣上磕头谢罪了,再“马不停蹄”地回转原籍静心读书。备考明年的“春闱”吧!

闻听此言,梁尚书立即转向于丞相努了努嘴巴。于丞相心领神会地走出文官的列队,和他一起走到雍熙皇帝的面前撩开长袍的下摆屈膝下跪,行了三拜大礼之后手举奏折诚惶诚恐地高呼:圣上英明,老臣有本要奏。还望容禀啊!

看见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下跪高呼了,雍熙皇帝转向太监总管心有不忍地说:李公公,梁尚书乃是为朕浴血奋战打得江山开国大臣之一;于丞相乃是为朕出谋划策巩固江山辅国大臣之一。乃是我朝“国之栋梁”,如今已都是年老体迈之人。你赶紧去给两位大人掌座吧!

说着话,他走下镶有“龙凤呈祥”图案的龙椅,来到于丞相、梁尚书的面前伸手搀着他俩的手温和地说:两位爱卿,乃是朕的左膀右臂。无须这些礼节之道,还是平身坐下说话吧!

立时,于丞相、梁尚书全都小心翼翼地说:圣上如此宽待老臣,真是令咱俩受宠若惊。咱俩平身就可以了,自古以来就没有大臣在勤政殿和天子“平起平坐”的先例。因此,圣上赐座真是折煞老臣啦!赐座就不必了,咱俩就此将奏折交予圣上。还是站着恭候圣上的旨意吧!

雍熙皇帝一听,拿起两人手上的奏折回到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坐在龙椅上打开奏折凝眉细看着,心中暗自思索着一个计谋:咦,听乐平儿的语气似乎嫁给李云龙做妾也无所谓。咱何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