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2/2)

,只好叹口气,凑过来声道:“我是准备随那太监一道上京的,可……可宣旨后,我无意间听到父王和先生们商议,让我一人来京,请旨你留守琼关,我进去与他理论,他反倒把我骂了一顿。没办法,我只好偷了圣旨拽着你来了。”

郭临听完,简直无语凝噎。

世子得意地拍拍他的肩:“看我话算话吧,咱兄弟俩就是要有福同享。”

“是有难同当才对吧!”郭临没好气地扒下他的手,“我看你啊,是不愿一人在京任职才拖我来的。”

“大丈夫不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夫复何求?”世子仰头看向前方朝阳映照下的威严庄肃的钟鼓楼,心绪澎湃,“既然琼关的仗打完了,那自然是该来京城。”

郭临正欲辩驳,余光瞥见不远处正朝这边走过来的二人,赶紧拽了拽世子。世子反应过来,随即扬起满脸笑容迎上前去:“堂兄!”

当先那人身长七尺,伟岸魁梧。一身真紫团花朝服,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金冠连着飘带从耳侧垂下。他面庞端正,剑眉星目,可谓风姿灼灼。正是朝中红人,三皇子德王君意元。

世子一撩袍子,单膝行礼:“意非见过德王、庆王。”

郭临跟在他身后行礼,待德王亲切地拉起世子,才偷闲瞟了眼德王身后单薄削瘦的少年。少年头上戴了个白玉金冠,头发略微有些枯黄。面上有些苍白,细眉弱目的。虽然穿着和德王一样的朝服,但实在不及德王风流之姿,给人一种柔弱病态之感。回想着半个月前的事件,这个庆王君意苏因为养病去了行宫,丝毫没被牵连。观他今日之样,倒也确如其分。

德王寒暄几句后,便有意先行:“意非你去宣政殿吧,父皇命我与四弟前去含元殿门接五弟呢。”

世子皱眉:“赵王?”

“我揣测着,父皇沉寂了这么久,是要给废太子一案做个了结吧。五弟在牢狱中不肯认错,听狱卒常常出语辱及父皇母后,言辞恶鄙,父皇也是头疼了好久。”德王着摇摇头,看起来似乎很惋惜。

“皇上宅心仁厚。”

“是啊,不与你多了。”德王拂拂袖角,带着庆王一道离去。

郭临瞧了瞧远处背对这边的几个太监,方才德王他们过来话,两拨领路的太监们就自发地躲远了,这会子连自己要带的主子走掉了都不知。

“唉,成王败寇。”世子发出一声轻叹。也不喊那些太监,径直朝钟鼓楼走去。

郭临知道他是在赵王,快步跟上,笑言道:“你,皇后亲生的皇子,直到皇后薨前,都养在身边。居然会在皇上处决了太子和安郡王后,在牢中大骂。尤其,还骂了皇后。”

“他要是能躲过这劫,对于其他人来,可比如今的皇太孙难对付多了。”

待走得远了,庆王才开口道:“三哥,那个郭校尉就是下任的京兆尹?”

“是的。”德王沉声道,“这么个位置原本父皇也不会让我或老七的人插手。只是我也没想到竟是这个郭校尉,听虚龄才满十六。”

“父皇竟然选择这个人,”庆王灵光一闪,“三哥,我听这人在楚王府地位不低。太子谋反那日,楚世子在宫门口迎战五弟,那么想来,被楚王爷安排贴身保护父皇的,恐怕就是这个郭校尉。”

“他还有点儿本事。”德王望向前方的宫门,微笑道,“来日方长。”

钟鼓楼下已候了不少大臣,与楚王爷或是世子本人交好的,都过来打了个照面,对郭临也有点头示意的。原本远在琼关的人突然来到京城上朝,聪明点的已经嗅到了苗头。

不远处倒是有个人玩味地瞧着这边,因那目光实在扎眼,搁在身上实在难受。郭临瞟了一眼,竟是个熟人——七皇子君意沈,她只好远远地冲他拱拱手以示尊重。

“吱呀——”一声,宣政殿殿门缓缓打开,众大臣们各自整理袍袖,并排站好。两个太监推开殿门,垂手立在两侧,一只的皂色靴子迈出门槛,的身板站在旷大的门前,克制的童声中透露着成熟:“皇爷爷请诸位大臣进殿。”

“臣等领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