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君临天下(1/2)

十一月底,当江南也难得的迎来了一场瑞雪之时,京中传出了太子宇文宁登基为帝的消息。幼主登基之后,少不了一番封赏。不少当日迎接幼主入宫的大臣,都被升官加爵,以示皇恩。可令人奇怪的是,有最大从龙之功的李元澈,却没有出现在这一次的封赏名单之中。对此,民间百姓议论纷纷,而朝中各大臣却是心知肚明。这李元澈不是不要这从龙之功,而是想取而代之,真龙飞天啊。果然,幼主登基不足十日,便在朝会上当众表示,自己年幼,无法行圣君之德,欲让位与唐国公李元澈。在众人皆以为李元澈会欣然点头之时,他却摇头拒绝了。对此,朝中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深感不解,而只有少数精明的大臣,猜到了一些什么。五日之后的大朝会上,幼主再次欲让位于李元澈。这一次,李元澈低头沉思了半晌之后,仍是拒绝。至此,朝中众人多少都有些回过味来了。这李元澈想要的不只是理所当然,更是要名正言顺啊。接下来,这天下恐怕要热闹起来了啊。果然,随着李元澈两次退让帝位的消息被有心人传出之后,天下的百姓们便坐不住了。经历了多年战火的老百姓,最平实的心愿也不过只是太平二字而已。而显然,如今能带给他们他们太平的,不是龙椅上的那位年幼的天子,而是唐国公李元澈。几日之后,随着北疆祁州的第一封请求李元澈登基的万民书送到京城之后,各地百姓也闻风而动,纷纷送上了请愿的万民书。更有边关九寨的百姓,递上了血书,以示心诚。这之后,从各地汇集到京城的国子监的文人学子们,也纷纷上书,请求李元澈不要辜负了天下万民的心意。至此,众人已经明白。民心所向,自然是名正言顺。果然,十二月,在大晋朝的最后一个大朝会上。当年幼的天子领着满朝文武,指着身前的数十封万民书,捧冠相请时,李元澈几番推迟后,终于接下了幼主手中的玉玺。至此,李元澈终于龙出深渊,君临天下。朝堂之上,当百官弹冠相庆之时,杨致和、周平、赵林等人亦是忍不住击掌拥抱。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了。如今,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这一刻,他们终于等到了。李元澈终于接下玉玺的消息已经传出,在天下万民奔走相告的同时,朝廷上也快速的运转了起来。新上任的礼部尚书更是动作神速,不过两日的功夫,就和钦天监的一应官员,选定了吉时,制定好了礼仪,欲在来年的二月初二这一日,迎新帝登基。此消息一传出,众人在大感意外之后,却又觉得理所当然。二月二,龙抬头。几个月之前,当这个日子成为李元澈大婚之日的消息传出之后,众人便已经做过某些猜测了。此时,见李元澈果然选在这一日登基,众人不由纷纷恍然点头。只不过,这天子选在这一天登基,那大婚又该如何进行呢?毕竟,从江州到京城,还有大半个月的路程呢。想到这里,身在江南的众多势力,不由把目光转向了江州王家。而王家上下的一干人等,也在谢太夫人的约束之下,谨言慎行,以免在此时节外生枝。因从王家那边打探不出只言片语,众人的心思不由自主的便转向了未来的皇后娘娘。要知道,这一位皇后娘娘,可是不一般啊。且不说她的出身,便是她在民间的威望,恐怕也是不在李元澈这位天子之下吧。如今,天子已经就位,就不知这位即将凤凌九天的皇后娘娘在此时有何想法了。在众人对猜测纷纷之时,身在江州王家内宅的王姒轻却已经以待嫁为名,闭门谢客。当然了,不出门也不见客的王姒轻,虽是得了个清净,日子却并不清闲。因为,离她出嫁的日子不过也只有一个月了,可她的嫁妆却还没有准备好。其他的嫁妆,诸如字画古玩,金银首饰,家具装饰等,王家自然是为她准备得妥妥的。可大婚那日她所要穿的嫁衣,却仍然没有眉目。为此,不仅谢太夫人一天三五次的追问,连王家的两位夫人也不时亲自到静荷居来看个究竟。到了最后,连王家的老爷和刚刚从泉州赶回江州的几位王家公子,都问起了此事来。面对家人的关心,王姒轻也只能摇头不语。她总不能告诉亲人们,她的嫁衣是让李元澈去准备了吧。若是此事传开的话,李元澈这位新君,恐怕还没有正式登基,就会被世人暗自嘲笑了吧。况且,以王家的地位、祖母和伯父等人的脸面,恐怕也不会允许此事发生的吧。毕竟,有哪一个世家大族嫁女儿,是需要男方去准备嫁衣的呢?更何况,这家女儿要嫁的夫家,还是一朝之天子呢。眼看已经到了年底,这一天,谢太夫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亲自来到了孙女所在的静荷居。“轻轻啊,”谢太夫人刚刚来到孙女的闺房,抬头打量了片刻后,就忍不住开了口。“祖母怎么不见你房中有针线啊?”婚期将近,孙女这边却没有一点动静,如今更是连针线的影子也看不到,谢太夫人当然要着急了。这女子的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便是这大婚之日了。若是在这一日上出了点丁点纰漏,那可是会遗憾终身的。见祖母谢太夫人叹气,王姒轻暗自摇头后,表面上却是羞涩一笑。“祖母,您这不是取笑孙女吗?”她故意撒娇似的抱着谢太夫人的胳膊,微微嘟起了嘴,“孙女的女红,您又不是不知道。”见此,谢太夫人不由好笑的拍了拍她的手,“祖母当然知道了,就是因为知道,祖母才着急啊。”这孩子,既然知道自己的女红不好,却又为何不让家中为她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