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煌煌大汉 岂容小丑跳梁(2/2)

满载而归的元十三和那支庞大的船队……等等。这些人都得到了这样的待遇。

在五六年多的时间里一共出使西域三次,历经三十六国,可以说踏遍了那处遍布黄沙的土地。这次归来以后的张骞脸上明显布满了风尘之色,他心中有着许多的辛酸和感慨。当几杯酒落肚之后,想起这最后一次出使受到的各种屈辱和随行将士们的牺牲,他终于忍耐不住,当场失控,潸然泪下。

元召并没有相劝,大概的情况在稍早些时候他已经了解过了。此时听到张骞当着所有人的面再详细说来,在现场者的一片愤慨声中,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喜怒。片刻之后,元召倒满杯中酒,离席而起,缓缓地把酒水举过头顶,祭奠在当前土地上。

“西去之士,为国捐躯,英魂不远,且受此薄酒一盏,聊为壮行!”

满座的声音都静止下来,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尽皆起立。默默地看着在亭前的那个身影,春风掠过他的青衫,鬓发已经和成年人一样用木簪挽起,虽然他已不再是当初锋芒毕露的少年模样,但此刻他心中澎湃的跳动,却人人都感受得到。

“元侯,我大汉随行将士这次共牺牲七十八人,他们都是为了掩护使团的安全而死去的。除了死在匈奴骑兵突袭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死于楼兰、大宛、西羌这几个亲附匈奴人的国家手中……在那样的危急时刻,我们甚至连这些死去战士的尸骨都无法带回来,致使他们埋骨黄沙,英魂不得还乡啊!”

无论是张骞还是使团的其他人,说起那些在异国他乡的生死时刻,无不泣下。余丹默默地叹了口气,他刚要再补充几句他所了解到的西域一些国家与匈奴人最近的勾结情况,却听到元召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死去者的每一块骨头都必将回归汉土,加诸于我大汉健儿身上的每一刀每一剑,必将要千百倍的偿还!既然先前没有办法带回来,那么就派我们最英勇的将士,亲自去取吧!”

元召回过身来,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到,这位已经平心静气养望达四年之久的人眼中,再次放射出慑人的光芒。

水榭之外带领着十几名军中士卒在此的骠骑校尉听到了传出来的这句话,蓦然转过头时,她终于又看到了师父身上那股久违的气势!在这一瞬间,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心就砰砰的跳了起来。

“元、元哥儿,此话怎讲?”

早先坐在元召身边的大汉太子刘琚紧走了两步,来到了他的身前,仿佛要印证自己心中所想似得,他语气急迫地追问了一句。

元召扫了一眼所有人的表情,然后明亮的目光落在了太子的脸上。一字一句说的很认真,水榭楼台内外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煌煌大汉,岂容小丑跳梁?明犯欺辱者,虽远必诛之!明日长安学院事了后,我元召必定上奏天子,请旨派遣精兵强将即刻西征。当年因为汉匈雁门关大战被中断了的打通河西走廊计划,这次一定要全力以赴,当尽全功!”

元召的话如同疾风卷过了春水,就连楼台外的剑湖也起了风波。太子刘琚咽了口唾沫,他紧紧地盯着元召的眼睛,从那里面看到了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董仲舒无声地叹了口气,看来元召必定是要重新回到朝堂上了,虽然他心中有些不情愿,但在这样的家国大事面前,也只得闭口不言。而主父偃则手捻须髯,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不禁暗自称赞,西域的紧张局势来的可真是时候,元召在此时重回朝堂主持西征大计,正是最好的时机。

霍去病把手中的赤火剑握得紧紧的,目光扫过部下们时,都从他们脸上看到了兴奋踊跃的神色。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西征西域荡平匈奴,这次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这机会争到手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