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其他人(6)(1/2)
大规模内战是暂时停止了,但南斯拉夫的内乱还远没有结束。<-》受到驱赶与屠杀的伊斯兰教徒潜伏在东正教控制的城市内,四处破坏。马其顿忙着扑灭他们控制区内的ā乱,波斯尼亚人忙着夺回萨拉热窝以北的土地。克罗地亚忙着攻伐东面的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则急着重整军队。
由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出发的列车装满了各种有è金属,经过奥地利后驶入德国。一场大战后倾向于德国的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需要更多的物资来彻底取得南斯拉夫的控制权。两个新的国家一边下令加紧挖掘本国现有的矿山,一边在占领区内用子弹与鞭子将波斯尼亚人赶入矿山,强迫波斯尼亚人为他们挖掘有è金属。
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相比,塞尔维亚的处境就糟糕多了。
塞尔维亚倾向与英国结盟。结果德军占领希腊,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先后投入纳粹阵营后整个巴尔干半岛其实已经被围在德国人的势力范围内。英国人的支援物资根本无法通过海路与空路送到塞尔维亚人手中。当然前提是在北非的英军还有能力去支援地中海另一边的塞尔维亚。于是塞尔维亚人只能寻求其他方法解决武器的问题。
塞尔维亚找上了自己东面的邻居――罗马尼亚。在一番商谈后罗马尼亚的á者安东内斯库同意塞尔维亚的:以有è金属换战争物资的条件。
虽然嘴上说着不会与纳粹德国同流合污,但塞尔维亚的举动其实已经打破了他们原本的立场。因为罗马尼亚已经明确与德国站在一起,提供给塞尔维亚的武器都是像98、38这类德制武器。而交换来的有è金属,大部分也送往德国。在这场交易中罗马尼亚更像个中间商,从塞尔维亚人提供的有è金属中抽取一步分作为佣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2年9月,交战各方都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所有人都只知道,自己必须占领更多的土地。
只有占领更多土地,才能控制更多矿山。
只有控制了更多矿山,才能有换到更多武器。
只有换到跟多武器,才能占领更多土地。
南斯拉夫就像任海济当初设想的一样,在多民族、多宗教的对抗中陷入无止境的混乱。而作为交战各方唯一的军火商,德国人成了最大的赢家。
站在国家角度来看,德国是唯一,也是最大的赢家。南斯拉夫出产的有è金属不仅全部落入德国手中,更是间接迫使南斯拉夫的有è金属产量达到极限。而且这一切甚至不用德国花费一份力气。
但站在人道角度来说,德国是挑起南斯拉夫内战的罪魁祸首。德国不仅不救助,反而提供武器诱使南斯拉夫内战规模扩大。坐视、甚至是挑动南斯拉夫各民族互相杀戮,让数万无辜平民在冲突中死去。更是让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双手都染上了永远洗不干净的鲜血。
或许在这场内战中会有个南斯拉夫人突然清醒过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种以暴易暴的举动是否合理?但在南斯拉夫这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不过总会有个人例外……而这个人也是任海济最担心的……也是任海济一直让西瑟寻找的。
约瑟普?布罗兹。
这个在二战结束后将南斯拉夫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男子
这个敢于违抗苏联共产国际命令,反对霸权主义,推行“不结盟运动”的男子。
这个对待新生的南斯拉夫联邦各加盟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男子。
这个摒弃僵硬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狭隘偏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尺度,自主处理本国内外事务的男子。
这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却让今天已经的克罗地亚依然缅怀的男子。
约瑟普?布罗兹。
约瑟普?布罗兹在南斯拉夫很有名。所有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当然不是“约瑟普?布罗兹”这个名字。因为南斯拉夫的**人更习惯称呼他为“瓦尔特”。而我们的主角则习惯称呼他为――“铁托”。
“铁托”是约瑟普?布罗兹在抗击德国法西斯时,在游击队中使用的名字。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致伴随着他直到战争结束。随后他干脆将“铁托”这个化名正式加入到自己的姓名中。于是就成了现在所说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任海济虽然不知道铁托张啥样。但这不妨碍他忌惮、甚至是害怕这个男子。任海济深怕这个将民族、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男子让他在南斯拉夫的一切行动最终化为乌有。
所以任海济才要找到这个男子,这个南斯拉夫的**员――在他造成破坏之前,将所有一切可能彻底扼杀在萌芽中。
因为不知道铁托张啥样,在南斯拉夫活动的“尤鲁姆冈特”成员只能像在大海中捞针一样,慢慢寻找。
因为铁托是**员,“尤鲁姆冈特”中的德国**人被排除在外。
因为德国没有像历史那样入侵南斯拉夫,铁托深藏在南斯拉夫**之中。只有参加过党代会的人才知道铁托张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