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八十四章 百宣娇(2/2)

子的夫妇从孩子堆儿中选中,一向自闭、腼腆的她,甚至有可能熬不过那年夏天。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从小被教育着要懂得感恩的柴萦,近乎偏执的在心里埋下了对养父母的爱与依恋。

而领养柴萦的这对夫妇,其实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靠着一间钟表修理铺子维持生计的他们,除了能给予柴萦温饱,唯一对柴萦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每天谆谆的教诲和希望她好好念书出人头地的希冀。

柴萦也很争气。

虽然当时因为廉政公署风头正盛,全港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几乎都把念书当做了出人头地唯一的天路,但这,却并不妨碍或是影响柴萦从念书开始就始终唯一优秀着。

直至后来本港的太阳花基金会以奖励的方式将柴萦送至英国罗婷女校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选拔考试,本港各个中学的莘莘学子,才因为柴萦又一次的认真而终于躲过了头顶的这块阴霾。

而这,也成为了柴萦命运的分水岭。

在离开香港之前,柴萦对念书的理解,其实只存在于因为需要感恩而珍惜的概念上。直至来到罗婷女校,她才真正对为什么念书产生了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思考。也就是在这一年,柴萦近乎疯狂的迷恋上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

因此,尽管柴萦在罗婷女校生活的这段日子十分拮据,但毕业之后,她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回到香港继续过那种暂时温饱的日子,选择了剑桥大学理论新闻专业作为自己生命的下一个落脚点。

在剑桥三年,柴萦读到了理论新闻专业、数据工程专业两个学位,和六个国家的交换生拼居过一间阁楼,做过除了**模特之外任何一种的工作。同时,也积攒了许多人一辈子兴许都不可能全部听说的人生阅历。

1994年,当陈楷之因为购买英国传媒大亨伍德福德在香港的有线电视业务而见到柴萦时,第一眼,便被其对人生那种精致的态度折在了那里。此后,为了将柴萦作为陈氏的储备人才招致麾下,陈楷之在正常对香港有线电视进行并购的行动之外,为了防止柴萦离职,甚至专门让猎头公司为她也准备了一份收购合同。

后来事实证明,柴萦的确对得起陈楷之开出的那一年四百万的陈氏集团股票期权。

从柴萦离开伍德福德专门为出售有线电视而组织的谈判机构,到她成功转型为有线电视本港新闻台财经女主播,再到本港新闻台总编,再到偶然因为一篇关于网络科技的预测性文章进入和讯管理层直接参与、促成和讯在香港买壳上市。

两年时间,柴萦从资本市场上帮陈楷之卷回了近四亿美金,从无到有的打造了一个全港最能把握数码科技脉搏和动向的专业化团队,真正意义上让传统传媒与现代网络科技结合之后的新兴传媒产业,在香港这个之前只是自由港、金融港的地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数码泊位。

如果没有刚刚在央视焦点访谈跟“小水”面对面的那个来自印度的十三岁神童,柴萦甚至将超越杨致远,成为现阶段全球计算机领域最年轻的一位风云女性。

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未知,有些人的人生改变于对未来的已知,有些人,则改变未来。

当苏醒想到要在江川做国内的硅谷时,脑海里第一个出现的名字,就是柴萦。柴萦现在的角色是和讯科技运营总监、本港中文台正点财经新闻女主播以及陈楷之旗下香江有线电视集团副总经理,算得上是陈楷之在传媒科技这一块的中流砥柱。苏醒在这个时候明抢似的挖陈楷之的墙角,陈楷之虽然肉痛,但至少会相信苏醒之前的诚意的确是真的。

当然,陈楷之也不会因为一个高级打工仔换一件名传千古的地产工程而马上就窃喜。为了哄着苏醒高兴,他依旧是不断念叨着那句商量,商量……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