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不学无术总考官(2/2)

何罪?”

这是律令科的题目,陈飞想了半天,发现自己也不知道标准答案……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就是数术科最简单的题目。

至于兵法科,题目与律令科类似,只不过更加侧重于军队中的律令和制度,比如提到:

“今有邮人传递军情,遇雨滞于馆驿,又逢凶案,为贼所困,及其复命,已逾期三日,当判何罪?”

陈飞看得有些头疼。

不管什么时代的出题者,都tmd不是人啊!

虽然这四道题,他只能答对一道,但这并不影响他端起架势,义正辞严地向袁徽嘱咐:

“子美,你一力操办此次科举,其中辛苦我也深知,功成之后必有封赏。但我也要再次给你一个提醒:科举关乎吏治,更关乎国运,务必公平公正,若有泄露题目、因私废公、中饱私囊之人,我必定从重严惩、绝不留情!”

袁徽满面严肃,长身而起,向他一躬:

“君侯以国事托付,徽定不会辜负期望!”

-

八月初一,晴。

一列车队缓缓停在了阳夏城外。

前任豫章太守、琅琊名士诸葛玄从车上走了下来。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终于抵达了此次旅行最终的目的地。

从寿春到阳夏,看似只有一千里的路程,但他携带着一家老小十余口人,途中既有连绵群山,又有淮水拦路,更遇到了好几场暴雨,大人尚且水土不服,几个孩子又接连生病,年纪最小的诸葛均差点因为发烧去世。

好在经过了四十多天的奔波,他们终于可以结束这场搬家之旅,在和平的阳夏城外,喘一口气了。

“父亲,那里好多人啊!”

诸葛玄的独子、年仅八岁的诸葛诞指着东北方向川流不息的人群,有些兴奋地嚷嚷着。

诸葛玄只看了一眼,却没有在意,陈飞平定豫州已经近两年时间了,以中原的人口基数,看到这样的场景并不奇怪。

他的大侄子诸葛瑾遥遥看去,说道:

“叔父,看那些人的衣冠,应该都是前来应征的士子、学生吧?”

诸葛玄这才稍稍有些奇怪:

“你说的,莫非是那个选贤大典?竟然会有这么多人?”

诸葛瑾点了点头:

“正是。叔父,待我们安顿下来之后,侄儿想要去府衙问一问,看我能不能也报名参加?”

诸葛玄笑着摇了摇头:

“子瑜,我们琅琊诸葛氏也是徐州名门,手中又有朱恭伟的引荐书,陈云龙向来喜爱士人,定会妥善安置,你身为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当然不需要和那些寒门子弟一起参加什么考试!”

诸葛瑾也笑了笑:

“叔父所言极是,侄儿苦读十余年,自信能够在这数千士子中脱颖而出,到时候堂堂正正获得官职,不仅能够为琅琊诸葛氏扬名,也不至于辜负了先父和叔父多年教导。”

诸葛玄稍一思索,就不再反对:

“你有这份志气,叔父也只能支持你了。”

车上又钻出来一张稚气未脱的面庞:

“叔父,我也要和大哥一起,参加这个考试!”

诸葛玄哭笑不得:

“亮儿,你还没满十五岁呢?”

诸葛亮昂起脑袋,有些不服气地看着自己的叔叔和大哥:

“甘罗十二岁就做了秦国的上卿,我比他还大了三岁!”

诸葛玄捂住了额头:

“甘罗?他爷爷就是秦国的丞相,你爷爷、我老爹才是区区县长,这能比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