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等甘棠赶到时,前堂里已呼呼啦啦地跪了一地人,她也没往前挤,随意找了一个角落也跟着其他人跪了下去。

几个宦官打扮的人立在最前方,神色不一。其中一个往前踱了几步,展开手中捧着的敕旨,开始大声宣读起来。

“门下:镇西将军甘樾平定淮西有功,乃国之栋才……”

甘棠竖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企图从每一句话中找出有用的线索。中间的内容很长,无非就是皇帝的一些慰问和封赏,但宦官最后宣读时间时却引起了甘棠的注意。

——元和八年三月初三。

“元和”是唐宪宗设立的年号,与上一次梦境中唐玄宗的时候相差了有好几十年。而唐宪宗在位这十来年的时间,则开创了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元和中兴”的时代,虽及不上盛唐时的辉煌,但也算得上励精图治。

她脑海里的思绪纷繁复杂,成堆的问题,对未知的恐惧,逼仄得甘棠快要喘不过气来。

忽然间,身边有人轻轻推她。

是凝翠。

“小姐,您快上前去啊,该您领旨了。”她极小声的提醒道。

甘棠一愣,慌忙抬眸,前方拿着敕旨的大宦官正意味不明地望着她笑,看得甘棠心里一阵发毛。她硬着头皮起身,穿过交错跪俯着的人群来到最前面,拂了拂裙摆翩然跪下,轻声回答道:“臣女甘棠接旨。”

接下来的旨意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皇帝怜惜甘棠自幼丧母,如今又丧父,特越级敕封她为义宁公主,即日起接入宫中,同其他皇子公主一起照拂。

四下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甘棠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是上策,只能低着头不出声。

隔了片刻,一道苍老女声颤颤巍巍从身侧传来:“大人,老身就棠儿这一个嫡孙女,这要是把她接进宫去教养,老身可怎么活啊?”

那宦官也是为难,讪讪笑着回答说:“老夫人,这旨意也更改不了。更何况您又不是不知道,皇上实打实算下来,还是甘棠小姐的亲舅舅呢!”

又是一片寂静。

事已成定局,甘棠咬了咬牙,垂下头,行了一礼后,回答道:“臣女接旨。”

终是响起一片惶惶的叹气声。

【元和八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申、光、蔡三州,宪宗发兵近九万人进讨,久战无功,后派镇西将军甘樾收付。樾战死,宪宗怜惜,特封其嫡女甘棠为义宁公主,上玉牒。】

—————————————————————

注:唐代圣旨写法(科普小知识)

门下:后面接内容,然后署上起草文件的日期“某年某月某日”,中书令臣【某】宣。

“日”之前的数字空着,写好以后,把文件先送给皇帝过目,皇帝看后,感觉可以,就提笔蘸朱砂把“日”之前的数字填上,作为“我看过了这是我的意思”的凭证,这个步骤叫“画日”。

(并不是电视剧上演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45.第四十五章 甘棠僵在原地,如坠冰窟。……

元和十三年。

长安太极宫, 永巷北。

早春已至,虽瓦檐上仍沾着薄雾,但殿外栽种的桃树却是已经生出了浅粉色的花苞, 打眼瞧过去一派郁郁芊芊, 生机盎然。

甘棠在窗前看得有些出神,晨风扑面而来,凉雾甚至一寸寸清晰可见地沾染上了她的眉目, 飘渺得仿佛似是下一刻就要乘风欲去,连身旁的婢女看来都心惊了三分。

她拢了拢身上的嫣红薄衫, 轻叹了口气。

年年复年年,又是一年。

“公主殿下,您该去太后娘娘那里请安了。”一直俯首恭敬地立在身边的婢女凝翠轻声提醒道。

甘棠匆匆回过神,将眼中所有情绪极好地掩饰起来,颔首微笑回答道:“好,我知道了。”

……

佛檀香浮在永安殿的空气中, 寂静又浓糜。

太后斜倚在软塌上, 一手捻着茶盏, 也不正眼瞧跪在地上的一众妃嫔公主, 只慢悠悠地吹开杯中茶叶, 半晌不语。隔了片刻, 她才像是终于有所察觉般地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落座。

甘棠垂眸起身, 选了一个离得最远的位置坐下。

不多不少正好五年的宫廷生活, 让她早已学会了什么是藏拙。这不是现代那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波诡云翳的明争暗斗,稍不留神就会要了人命。甘棠没有别的什么雄心壮志,只期盼能够完好的保全自己, 然后早点儿找到厉戎,早点儿得到下一片游仙枕的线索。

只是可惜,往往事与愿违,有人偏偏不愿意让她安稳。

“如果臣妾没记错的话,义宁公主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吧。”纪美人双目含笑地望向甘棠,端的一副长辈模样,实际上却是别有算计:“我家侄子一向爱慕义宁公主,若是行得通,臣妾还想替他求个亲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