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竟然要造枪?(2/2)

,一定谦虚谨慎,三思后行,玉莹你看我下的这个保证行不行?”

邱玉莹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行是行,但你得保证自己能说到做到!”

楚云风嘿嘿一笑说:“这你放心,我楚云风绝对是说到做到的,那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对以后的几个想法。首先,我想把剩下的这二百名弟兄,完全打造成骑兵,偷袭长安这一战我发现,步兵的战斗力简直太弱了,而且反应速度太慢,根本就不利于快速灵活的机动性,从长安逃出来的时候已经缴获了几十匹马,接下来清点一下还差多少,咱们再去买上几十匹,这样整个将楚家军打造成骑兵应该不是难事,你们说呢?”

邱玉莹作为风云堡的大管家,对有多少家当是了如指掌的。

“现在咱们的弟兄算上五个队长还有215人,咱们原来有55匹马,后来在长安城又带回来42匹,这么算下来,咱们还差一百多匹呢,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一时半会恐怕还真不还买到,毕竟是战斗用,不能随便找些卖苦力的马匹凑合。”

“嗯,玉莹说的有道理,不过好在时间还来得及,慢慢想办法吧,总是能够买到的。”

楚云风停了停接着说:“下面这个想法我说出来你们可不要吃惊,我想咱们自己研制枪械和一些热武器,虽然咱们肯定做不到像咱们那个时代一样那么发达,但是只要能把武器做的具备一定杀伤力就行了,如果一但研制成功,那楚家军的实力可就成几何数的增长了。”

“造枪?”

王铁柱没想到楚云风的想法竟然这么大胆。

“造枪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这个时代,材料和技术工艺都达不到,而且最关键的弹药怎么办?”

楚云风早就料到大家对这个提议都会吃惊,所以看到王铁柱的反应也没觉得奇怪,语气如常的说道:“其实我这个想法在风云大唐堡创立之初,楚家军刚刚具备雏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当时感觉时间不是很紧迫,而且条件也不成熟,所以就一直没付诸行动,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咱们马上要攻打长安,我再也不能让弟兄遭受那么大的损失了,不管冷兵器用的多么纯熟,人多么勇敢,计谋多么高明,它所体现出来的战斗力都是和枪械军火没法比的。”

楚云风为了说服柱子和邱玉莹,把自己这些天来考虑的具体想法也都说了出来。

“其实柱子说的材料、技术工艺和弹药这些问题,咱们都可以克服。因为咱们没有必要造太精密的枪械,一战时期欧洲陆军使用的枪械水平对咱们来说已经够用。”

“首先说材料问题,我已经仔仔细细的看过了楚家军手里的刀剑,从硬度和韧性来说绝对可以作为制作枪身的材料,只要咱们找到为御林军打造这些兵刃的铸造工匠,材料就不成问题。”

王铁柱听楚云风说道这,眼前顿时一亮,说道:“云风你这么一说倒把我提醒了,还记得下午我和你说起的那十几个难民吗,下午的时候我已经问过了,他们是被叛军抓起来的匠人,其中有几个就是专门为御林军打造武器的铸匠工人,还有几个是唐朝皇家专门建造房屋的木匠工人。”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看来我楚云风果然很流弊啊,连老天爷都知道我需要什么。”

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楚云风十分惊喜,更加坚定了造枪的决心,又接着说:“既然材料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火药问题。火药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咱们只需要加以实验改良,以咱俩当兵所学的弹药知识,只要下定决心,应该不是问题的,子弹更不用说了,咱们只要做成弹丸就可以。”

造枪理论上的可行性显然具备了,楚云风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高兴的简直像个孩子一样。

这件事敲定,楚云风又和邱玉莹王铁柱商量了些其他事情,便散会了。

晚上楚云风和王铁柱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睡着了,因为明天早上,轰轰烈烈的造枪运动就要展开了。

(注:唐朝初年,我国著名的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当时,硫磺、硝石均是用来治病的药,这两种药和木炭和在一起能着火,因而将其称为“火药,而楚云风所处的年代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笔者暂且假设这个时候的唐朝已经有了原始的火药,至少是火药的雏形,欢迎大家质疑!)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