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4)

萧老爷子被他们问得哑口无言,垮着一张皱纹老脸,默默的抽烟斗。

这些人,做的时候不积极做,看到别人分钱了,又凑上来说酸话,他懒得搭理!

不过老太太可没老爷子这么好说话,两眼一瞪,双手插在腰上,中气十足,“咋啦,就是卖十万八万,也是我家老头子该得的!”

“哪像你们,小人之心度君子,叫让挂在小楠那里卖,又怕被吞了。现在来说这些,有个屁用!”

“诶诶诶,我们就是问问,问问而已。”

被老太太这么一怼,有的人就怂了,连连解释。

但也有那同样泼辣的,丝毫不怕老太太,当面互怼,“那是你孙女,当然不坑你了,要是外人,那可就说不定了。”

一句话说的半遮半掩,让人浮想联翩。

“我呸!是不是真实的,等下分了钱就知道了。”

老太太底气也足,来之前她就向萧楠打听了,知道村子里的人大多数都是赚了钱的,就算不多,也比拉到街上去卖划得来。

不提两个老太太的口水战,萧楠这边,直接干脆的掏出这一个月的记录,念一个名字,那人就直接上前。

然后萧楠详细的念出他家买了几套竹具,每套多少钱;买了多少李子,李子又多少钱,每一笔账,详细得不能再详细。当事人听了也连连点头,表示没算错。

这些人,别看没什么文化,但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不用写下来,心里也记得清清楚楚的,比“烂笔头”还强。

最后一连串算下来,一合计,好家伙,居然有三千多!

这可是大伙儿万万没有想到的,以前要是农忙时节,能卖个几百块的围席那就不得了了,现在一听到有三千多,一个个眼睛都瞪得溜圆。

有人忍不住问道,“小楠,真有这么多,没算错?”

“没有,三婶,都在这呢。”

“嘶——”

吸气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领座之间窃窃私语,嘀嘀咕咕的讨论。

接下来每念到一个,大家都竖着耳朵听个明白。有多有少,但都比直接拉到街上卖强。

“下一个,萧仲明家。”

“我记得仲明不会编竹子啊,怎么他家也有?”

“卖李子时他也去尚海了,没赶上趟,这怎么……?”

“先别说了,咱先听听!”

当听到说卖竹筒都卖了一千多块,在座的都“哗啦”一声沸腾起来。

城里人竟然还要蒸竹筒?那玩意儿蒸出来的饭真有那么好吃?

“小楠,这蒸饭的竹筒真有人要?”

这种情形萧楠一开始就料到了,事先也和秀娟说过,小姑娘也善良,表示大家一起卖更好。或许她心里也明白,她一个人悄悄卖也不可能长久,还不如告诉大家,也落得个顺水人情。

村长萧顺才也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女娃儿,单单卖个竹筒都挣了一千多,别小看这一千多,都抵得上他们村小半年庄稼的收成了。

可是又想想,这竹筒也不好分啊?让村子里谁卖?

幸好萧楠提前考虑过,于是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大意是让村里不会编竹子的、家里经济又十分困难的来做,这竹筒不需要什么技术活,很容易学。

话一说完,坝子上的人都不说话了。

谁都想做,别人家穷,自家也穷啊!随随便便削两道,一个竹筒就能卖好几块,这钱谁都想赚。

看他们沉默,萧楠转过头看看村长,萧顺才也苦涩一笑,萧楠算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咯!

暂且略过这个话题,萧楠继续给剩下的人发钱。

收到钱的人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的,好话兜不住的往外冒:

“小楠这闺女,就是聪明呀!”

“对对对!多亏了她,我家的李子桃子今年还捡了几个盐钱。”

“嘿,我说,你家那盐挺贵的哈,几百块的盐钱!”

“哈哈哈!”

“去去去,少消遣我!”

不提这些收到钱的,那些没卖的人这个时候脸像变了一个人,笑眯眯的围着萧楠,特别亲切。一个劲儿的向她打听她除了卖竹制品这些,其它的山菌子啊山货的能不能卖。毕竟不是每家人都会这个手艺活。

萧楠也不介意,好脾气的将具体事物都一一告知,这才满意的离开。

老爷子家的竹制品收入萧楠没有当着大伙的面儿说出来,因为他们是两个人的收入,又是最开始带头的人,收入肯定比大伙都多。

别的不说,就说后来老爷子卖的麻将席,收入都有两三万。

这些,村里年龄大的那些篾匠都知道,村长也知道,不过这些人年龄大了,思想也没有那么开放,几千块钱一套的切割工具舍不得买,也有几家准备合伙买一套,这种一般都是堂兄弟,关系比较近的。

处理好分钱事宜,萧楠自己也算了一下这个月的收入,抛开运费等一切杂七杂八的支出,萧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