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机会(2/2)

现在金和实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能不能跳出国内的圈子进军世界,光凭他自己手上的资源还是很有难度的,即使是这一次借助了远东集团早年建立起来的基础也很难。

国内那边李文秀基本上是有一语定音的话语权,在东南亚的圈子里,远东集团的作用也非常大,而且杨百合那边在不久前拿到了15%的股份,以杨百合手中的资源再加上欧耀金,李文秀根本就不担心东南亚的市场份额。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欧美地区,这两个地方是世界传统的商业中心,便利店的销售模式在这两个区域很早就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人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也就是7—leven。

尽管这家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被日本人收入囊中,但是在2005年之前,美国人手中实际上还掌控着将近三成的7—leven股权。同样,在此之前,7—leven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影响力仍然小范围地局限在华南地区,而且分店的数量完全跟24小时便利店不是一个等级。

也就是说,在日本人最终完全控股7—leven和7—leven全方位事实中国大陆的市场进军策略之前,李文秀还有将近2年半的时间去布局国内市场,同时利用这难得的两年半时间去进军这个西方品牌认为是自家后院的欧美市场。

但是在此之前,李文秀还必须搞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代理人的问题。

他毕竟不可能长期留在香港,东财那边的学业还有两年时间,别说刘宝生不会放他走,就是远在首都的老安也会时不时地催论文的进度。

目前第二个系列,也就是关于世界经济发展模型构建的议题才刚刚发表出去第一篇论文,后面指不定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完善,安大牛最近正好在负责起草下一个经济规划的内容,这个议题他还是非常关心的。

李文秀就是想在这个时候撂挑子都没胆子,其他的事情可以推一推,唯独这个事情推脱不了,这可是关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虽然李文秀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但是毕竟有超过这个时代将近二十年的阅历,有些东西李文秀还是想充分利用起来的。

除此之外,-那边最迟明年年初的时候也会正式开始上市进行商业运营,一旦全面铺开,他的时间就会更少,长期驻扎在香港显然不怎么靠谱。

所以当务之急,李文秀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专门去负责他指定的工作。

如果是在内陆,李文秀还会愁着上哪儿去找这个个人,但是如果是在香港的话,想必不会太难。

刚刚被金融风暴洗刷过一遍的港岛,经济局势虽然已经缓缓恢复过来,但是凋零的金融企业一大堆,丢了饭碗的精英人士更是多如牛毛,要想找个代理人,想必不会太难。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