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李府灯笼(1/3)

除了护送宁槿来丰州完婚,李默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帮助丰州筹建自己的新军火枪队。

与他对接的是王钦茂的二儿子王元佩。

李默直言不讳地说:“恕我直言,你们丰州搞火枪队并不合适,火枪队对付步兵是有一定的优势,譬如对付女直人。可是丰州四邻都是骑兵占优势的游牧民,火枪并不适合。”

王元佩道:“听你这么说,顾良川之战就是徒有虚名咯。”

李默道:“那不一样,顾良川之战之所以能胜巧合大于实力,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那几日白天晴朗,早晚雾大,对火药基本无碍,对弓弦却影响很大,而我每次都将激斗安排在早晚时分。地利是我们恰巧到了三江口,两面背水一面对敌,而对敌的一面恰好又有两个土山,这对我们有利,对骑兵运用却十分不利。人和,我们和雄县驻军配合默契,而梅林以私废公,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内部并不团结。因为有了这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们才打了胜仗,三者缺一,能自保就不错了。”

王元佩吃了一惊,李默说的这些跟他通过j细探听到的情况一模一样,不觉对李默刮目相看,觉得此人心肠直,没有弯弯绕,是个可交之人。

一时便道:“丰州训练火枪队其实是一个烟雾弹,做给突厥人看的。火枪队进攻能力不足,防守却很有优势。我们就是要让突厥人相信,我们王家在丰州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李默点点头,道:“了然。”

经过艰苦的谈判,两地最终达成协议,先期由宁州提供五百人装备,派遣二十名教官到丰州帮助王家组建新军,此后王家选派人员赴宁州武备学堂进修,宁州则确保再提供五百人装备,将丰州新军规模扩充至一千人左右。

丰州需要付出的是以平价向宁州出售粮食,每年至少三万石。

为了确保两家协议的顺利履行,双方互设联络处,由李默和王元佩分别担任各自的联络员,负责具体事宜的沟通。

王家为了显示诚意,决定派遣王元璋赴宁州书院就读,名为留学,实为人质。

所以李默在丰州住了一个月后,又护送着王元璋、宁槿夫妇回到了宁州。

对王元璋入读宁安书院一事,宁家高度重视,宁是谨、宁世乐亲自安排他的学业和起居。为了便于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宁家特意为他夫妇在书院附近准备了一所宅院。

李默向宁是勤复命之后,又去见了宁是敬,此次丰州之行牵涉军务太多,理应向他这个卫府总办报备一声。

宁是敬现在对这些事丝毫提不起兴趣,他的兴趣是组织新一轮的球赛。

鉴于球祖宁世书现在成了大忙人,宁是敬就接替他的位置,成为宁州足球界的组织者和新一任的球祖。

他问李默:“你们铁旗队究竟还参加不参加了,眼看报名都快结束了,你们怎么一点都不急呢。”

李默道:“当然要参加,这段时间我们物色了几名外援,到时候一定惊艳全场。”

宁是敬道:“用边奴没关系,但唯独不能用贵霜奴,我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非要用那种东西,我看着都恶心。”

李默道:“不是贵霜奴,是两个匈奴奴,脚法精湛着呢。”

宁是敬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光凭一张嘴,你吓不倒我。”

他说完就踢球去了,他现在不仅一腔兴趣都在球场,球技也有长足的长进,踢的有模有样,李默自忖远远不及,当然他以前踢的就不如宁是敬好。

想想不久前威风八面的团练处总管,宁州军界执牛耳者,忽然销声匿迹,隐身球场,李默就觉得十分滑稽。

他是心甘情愿为大哥让路,还是有许多的不得已,甚至是暂时隐匿锋芒等待将来。

李默不得而知,暂时也不想知道。

宁樱对李默的这个态度很不满,她气哼哼道:“你真是够糊涂的,二叔是一般的人吗?那是侯爷的二公子,宁州多少人的拥戴对象,如今心甘情愿归隐球场,你想多了,我敢说他只是暂时让了一步,韬光养晦罢了。你怎么可以这么大意呢。”

李默道:“是我糊涂了,我以后怎么办呢。”

宁樱道:“你只要记住他仍然是你的顶头上司,即便他不管事了,你也不得有丝毫怠慢,当然也别太亲热让大总领不高兴,做到这一点将来有你的好处。”

李默赞道:“家有高参,我无忧矣。”

宁樱道:“你滚,你心里原本就有谱,故意逗我把话说出来,你居心何在?”

夫妇二人正在嬉闹,桃儿进来报说王夫人造访,宁樱一时没反应过来就问哪个王夫人,桃儿嘻嘻笑着不回话,就听得外面有人咳嗽了一声,说:“这么快就把我忘了?”

宁樱以手加额,笑道:“这死丫头,我倒把她给忘了。”

来的是宁槿,人家是明媒正娶,嫁给王家五公子的,当然是王夫人啦。

王元璋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每日除了在书院读书,就是跟一帮小伙伴玩耍,哪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