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2)

第43章

莫斯科中国大使馆

王稼祥语速极快、略带兴奋地对工作人员说:“立即通知苏联外交部,主席专列已经出发。另外,请他们确定我们在苏联境内迎接主席的地点,好报告**。”

工作人员立刻回应:“好的,稼祥同志。”

**的专列还在前行。(火车从镜头前呼啸而过。)

空中,那三架飞机平稳飞行……

**专列

汪东兴递给**一份文件,高兴地报告:“主席,外交部发来电报,又有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和阿富汗五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接过电报,边看边说:“这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很重要,这是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叶子龙走了进来:“主席,下一站是沈阳车站,高岗和东北局的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张闻天同志也特意从佳木斯赶到了沈阳。”

**点头,看向窗外:“好。张闻天同志还特意赶来了,要见一下。”

沈阳火车站站台

火车进入沈阳站。

站台上站着好多人,高岗站在最前面,后边是张闻天、李富春等人。

高岗最先迎了上来,向**举手敬礼。他的眼光迎向**的时候,有些崇拜,有些敬畏,也有些谨慎。

**跨下车门,同前来的同志一一握手……当握到张闻天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好久不见了,刘英同志好吧?她这个南蛮子,在东北还习惯吧?”

张闻天更激动:“好,好,一切都很好!请主席放心。”

车站的休息室,宽敞,高大,正面墙上挂着斯大林和高岗的像。

**向墙上看了一眼……

高岗亲自为**端来一杯茶,他看到了**的目光在墙上停留的一刹那,于是故意放低声音,很轻微地说:“主席喝水,东北冷,你喝口热水。”

**回转头,若无其事地朗声问道:“沈阳车站是什么建筑呀?”

高岗回答:“是日本人修的,长春以南都是日式,到了哈尔滨就是俄式的了。”

**:“噢,看得出来沈阳是大城市,有点工业化的样子。”

高岗滴水不漏地回答:“现在是刚解放,我会把它,我们会把它建设得更好。”

**平静地说:“好嘛。”

有人说了一句:“主席,对东北的同志讲几句吧。”

**摆摆手:“不讲了,我在别处讲的对全国都有效,不分东北西北吧?”

人们以为他是在开玩笑,都笑了。

**扬起声调:“高岗主席,我该走了。”

高岗尊敬地说:“听主席的。”

**又跟了一句:“好,你不是陪我到满洲里吗?一路还有的说。”

高岗遵从道:“那请主席上车吧。”

一行人上车。

**走在最前边,汪东兴跟了上来:“主席,有个事请示一下,**和高岗分别给斯大林同志送了两车皮祝寿的东西,要挂在专列上。”

**似乎有些不悦:“不挂,东北也是中国的。”

说完,大步上了车。

列车向北方驶去。

空中还是那三架飞机。

**专列

毛岸英来到了**车厢,他在门口停了一下,想听听爸爸有没有睡。

里边传出**的声音:“是岸英吧?”

毛岸英走了进来:“爸爸,你能听出我的声音?”

**:“能,你们几个人的走路的声音,我都听得出来。”

毛岸英:“真的?那可是需要很强的记忆力。”

**:“其实,也不需要很强,兴趣就是记忆,孩子就是父母亲的记忆。”

毛岸英:“这我信。”

**:“你对苏联很了解,应当带你去。”

毛岸英:“爸爸是公出……”

**:“是的,你是**的儿子,不是普通人,但是你要比普通人付出的还要多,而不是沾**的什么光。”

毛岸英:“我明白。”

**:“刚才说到孩子是父母的记忆,有个事和你讲一下,你的贺妈妈到了天津,你要去看她一下。”

毛岸英:“我一定去,好久没见贺妈妈了,很想她。我在苏联得到她母亲一样的关心,特别是岸青,有时会睡在贺妈妈的怀里。”他的眼睛湿了。

**:“她对你们好,我很感激,在延安时我们吵过架,现在想起来也有我的错。她也不容易,在井冈山那么难跟了我,后来长征又那么苦,她始终不渝对待革命……”

**不说话,他看着窗外。

毛岸英想安慰爸爸几句,可是找不出合适的语言。

**:“抽空回湖南一趟,看看你的开慧母亲。”

毛岸英:“爸爸,我会去的。”

又是一阵沉静。

毛岸英:“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