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母子裂痕(1/2)

冯太后虽然卓识远见,临朝称制,力挽狂澜,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但这时的冯太后,对亲情和皇权的认识还透彻,不算一个完全成熟的政治家。她一心教育小太子,不问朝政。

她绝对没有想到,她跟儿子献文帝拓跋弘的之间的感情裂痕早就存在,而且正在迅速扩大。只是献文帝拓跋弘深藏不露,表面现象把冯太后蒙在鼓里。她压根就没有想到,她有足够的手腕和智谋对付任何一个强大的外敌,却让她最亲近的人暗中捅了一刀,由献文帝拓跋弘亲手导演的一个针对她的阴谋已经悄悄展开。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想有所作为,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信的人,并试图重用提拔一些对冯太后不满的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一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冯太后以为,那只是献文帝年少气盛,急于创下政绩。

冯太后怎么也没想到,她与献文帝的嫌隙早就埋下了。自文成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再加上北魏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的拓跋氏,在婚姻关系上尚保留着许多原始婚姻形态与遗风,男女之防不甚讲究,贞节观念更是淡薄,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伴。李弈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兼之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

献文帝拓跋弘第一次太后寝宫中见到李奕,他就起了疑心。后来威逼宫女和太监,这才得知了他的母后与宿卫大将军李奕私通之事。

这件事成为了献文帝拓跋弘的心病,自己敬爱的母后竟然有了情人,实在太不像话了。献文帝拓跋弘一直以为,他的父亲文成帝死时,母后伤心欲绝,投火**欲殉情文成帝,这样一个爱丈夫的女人,现在却有了情人,这让献文帝怎么也想不明白。

冯太后虽然在政治上卓识远见,但是在感情上却奔放热烈,文成帝在时,因为独宠献文帝生母李贵人,冯太后早已有了失落感,与文成帝的感情已经逐渐变淡。文成帝驾崩时,冯太后投火**的举动,并不是真的想殉情,只是她的政治手腕之一,以此来赢得文武百官之心。

后人常把冯太后与她死后几百年出世的武则天相提并论,一大原因是冯太后与武则天都是临朝称制,独揽大权,不同的是,冯太后始终没有称帝,而武则天野心更大,改唐为周,自立为帝;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冯太后与武则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私下拥下情人,而且不止一名。

然而,冯太后私宠李奕,又与武则天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是年纪不同,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美少年,被选入宫中时不过十几岁,而这时的武则天已经七十多岁了。冯太后宠幸的情人是李奕,爵封安平侯,年纪比冯太后稍长几岁。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才艺不同,武则天的面首张氏兄弟他们只是长得外貌漂亮而已,没什么才干,而李奕“美容貌,多才艺”、“敦崇孝义,家门有礼,为北州所称美”。李奕也有兄弟,而且他们兄弟很有教养,才学品德在北魏被许多人赞美。

其三是地位不同,二张因为漂亮被武则天选入宫中,以美色得到武则天的宠幸。李奕在受到冯太后宠幸前,早就是高官,被封宿卫中郎将、散骑常侍,宿卫监等等。

四是感情不同,二张就是武则天的玩物而已,历来人们只把二张兄弟看作是武则天的面首,古代史上面首的代表就是他们。而李奕则不但相貌英俊,更是才干杰出,在冯太后临朝称制过程中李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年轻守寡的冯太后与英俊倜傥、才貌双全的李奕两情相悦,有着许多共同语言与相同的爱好,因此他们才相爱并私通,当然,这其中亦有李奕贪恋权欲和垂涎冯太后的美钩,用心计主动勾引太后的因素。但李奕确实与冯太后产生了很深的真感情,这种感情基础,是武则天的面首二张他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

五是评价不同。二张活着时,受到武则天宠幸时,外界就没有好评,生前身后没有好评。李奕不一样,当时被人们称美男,被献文帝拓跋弘杀死后,“既致斯祸,时人叹息之”。

冯太后交权还政于献文帝拓跋弘时,献文帝当时才十六周岁,但是,他聪明绝顶,经过排斥太后亲信之人,提拨对太后不满的人,献文帝身边逐渐汇拢了一批高手和智谋之士。

他们做事情,行事果断迅速,行踪诡秘令人惊叹。献文帝想杀李奕,是因为他认为母后与一个下人私通,有违天道,身为皇帝的他绝对不能容忍这奇耻大辱。献文帝拓跋弘欲为父皇文成帝雪耻,并不是在太后交权后才决定的,而是在乙浑专权期间,他第一次在太后寝宫中遇到李奕,但在心中暗暗发誓,如若自己牚权,必杀李奕。

在太后还没交带权力的时候,献文帝表面上对冯太后特别孝顺,从来不反驳一点冯太后的意见,根本没有流露出对冯太后的任何不满,也就让太后没有任何怀疑地交还权力。

冯太后刚刚交权,年龄虽然不大,但工于心计的献文帝拓跋弘也没急于动手。他深深明白,冯太后在朝臣中甚有威望,文武百官皆对冯太后既敬又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