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童年的猪屋(2/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妹子,你要是真想在前面,甚至在分场、在总场找到房子,那你就嫁个本地人不就得了。干嘛非得找那些偏远落后的外乡人?

大妹子,再跟你句实话。就这猪屋都还有好多人抢呢,外地好多人排队想进三湖来,想出钱买,还买不到呢!我们看你也是本地人,这才多加照顾了。再,这猪屋大虽比不得前面生产队,但享有的待遇不都跟前面的人是一样的么,同样是干活,同样拿相同的钱?以后前面有人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了,房子要卖了,也是优先你们这些人买。你们也是有机会搬到前面去住的。

回去吧,不要心理不平衡,好好努力,在哪都能很好地活着。

女人听完干部的‘肺腑’之言,尤其是最后一句。英子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反驳他。

猪屋就猪屋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走。何况现在她也不是没地可住,这个住处也是有很多人在抢,也算是香饽饽。

就这样,海山一家在“猪屋”里安顿了下来。经过几年的时间,这里也早已经没有猪臊味。尽管住在猪屋,海山却丝毫没有感到羞愧与不适,也许是因为太了,不懂人情冷暖,猪屋给他留下更多的是那些有趣而又美好的回忆。

围绕着猪屋有一张张画面逐渐地印入脑海:灰白泛黄的房子,只有前面人家的厨房一样高,但却成了海山家的主卧室,主卧右边是一个半开口的偏房,面积只略微比主卧室一点,养着一头猪。时候经常透着铁栅栏门望进去看猪吃东西,也经常被爸爸抱着扔进猪屋里。比海山还高的猪走过来围着海山又是舔又是拱,把海山吓得哇哇大叫。主卧左边的房子还要略微矮一点,这是海山家的客厅兼厨房。面朝门前路的一面是一排养猪时留下的铁栅栏,被改成房子时,并没有用砖泥给砌起来,而仅仅用一层蓝色防水的油布给盖了起来。灶台靠着铁栅栏而建,烟囱吸不掉了残烟也可以透过油布渗透出去,从远处一看,像是着了火,其实,这是海山家开始做饭了。时间一长,油布风化,上面就出现好多大大的裂口,正是有了这裂口,母亲能及时地发现外面的海山有没有跑远,有没有调皮,有没有在地上打滚。一旦发现,母亲的噪子就扯了起来威胁迫吓,实在不管用的话,便从棉梗堆里抽出一根粗棍子,就从厨房里冲了出来,海山见到也立马就老实了。

有铁栅栏作为天然地防护,外人是进不来的。家里的钥匙也可以不用随身携带。在油布的一角掀个洞,透过铁栅栏把手从洞里伸进屋子,拐个奇特的角度的弯,就可以直接摸到自己放钥匙的地方。这个奇特的角度是关键,即使外人知道钥匙在这,可是也不见得能够摸到那钥匙在哪。由于栅栏没有砌成墙的缘故,这就造成了房间的冬冷夏热。因祸得福,房间的透光性却强了很多倍,煤油灯也省了。

阳光透过蓝色的油布照射进来,把北墙上的**像染成了蓝色,也把东墙上的观世音像染成了蓝色,把桌椅碗盘都染成了蓝色,把一切都染成了蓝色,整个房间就像置身于海底一般。

观音像后面还有一间狭长的客房兼储物室,堆放着米缸油缸等东西,房间的方凳上经常睡着一只老花猫,也经常有只只剩下后半截身子,内脏流了一地的死老鼠,光溜溜的尾巴笔直地从凳子上垂下来,仿佛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也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是一阵惊叫,父亲闻声赶来处理老鼠尸体,母亲拎起扫把就追着老猫满屋子跑,嘴里指责老猫过度浪费,老鼠吃完一半留一半,直到把它撵到后面的菜园子里,消失在茂密的菜蔬间才作罢。

这个两居室后面的菜园子也不大,紧挨着一个10多米高的废弃的圆柱形的红砖水塔,菜园大只有前面人菜园的三分之一左右,挤挤地种满了各种菜蔬瓜果。缺肥了,就到后面东北角的一个厕所的大缸里掏点农家肥;缺水了,就在菜园尽头后面一条2米多宽的清水沟里挑点水灌溉,这条沟连接西边的杜二渠,常年都有水,除了吃水在杜二渠以外,猪屋的人洗菜,淘米洗衣服都在这里完成。夏天的时候,海山还会和父母到后面的水沟里去逮龙虾。

带上一个长柄的网舀子,拎上一个桶,不需要带更多的东西,就可以去捕虾了。夏天的沟里,雨水充盈,每到傍晚,夕阳西下,水沟里的里的虾儿们就会浮出水面,或是扒着水草,或是扒着岸边,侧卧着睡起觉来。

母亲带着海山拎着个塑料桶跟在后面。爸爸看准了虾,随意一舀,就能捕到四五个活蹦乱跳的暗红的河虾,就像在采摘番茄一样简单。的虾,以及乌龟、螃蟹他们是不要的,乌龟、螃蟹没有肉。的虾子显青色,还没有成熟,舀到后,随手就扔回沟里,让他们继续长大。他们的捕捉对象是那些又大又红的虾,只需一会,他们的桶就会被这些个头大的虾给装满,第二天,他们就能吃上满满一大盘子的水煮河虾了。

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月票,求打赏,四求各位~(我的《一路向善》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并关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