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九品金莲,真佛古经,诸法无常,九重佛轮(5/7)
病无灾,不朽不灭,不嗔不怒,无有七情,无有六欲,金刚护法,神兽盘坐,聆听佛祖经文,可享永世极乐。” “此乃为极乐世界。” “也是彼岸。” 慧觉神僧开口,他否认许清宵的观点,认为极乐世界,就是真正的彼岸,在哪里人们没有任何烦恼,也没有任何病痛,可以聆听佛祖诵经,享受真正的极乐。 人们听到这番言论,莫名对极乐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不朽不灭,不嗔不怒,令人向往。 “错。” 可是,许清宵再次否决对方言论。 “此界不为极乐。” 许清宵摇了摇头。 这话一说,慧觉神僧有些恼怒了,不仅仅是他,八百辩经僧也有些恼怒了。 佛门极乐世界,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佛门真谛,佛门弟子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往生极乐。 享受无忧无虑,享受极乐之乐。 否则的话,他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是为何事? 许清宵一而再,再而三否定极乐,这是动摇他们的佛本,也是动摇他们的佛心。 令他们极其不悦。 一时之间,慧觉神僧望着许清宵,缓缓开口道。 “那敢问许施主,何处为极乐?” 慧觉神僧没有急着否决,而是想听一听许清宵的回答。 你说极乐世界不是极乐,那什么地方是极乐? “人间便是极乐。” 许清宵回答,没有任何犹豫。 但此话一说,八百辩经僧不由露出嗤笑之相,慧觉神僧更是长长叹了口气。 饶是京都内的仙门,以及百姓们,再听到这个回答之后,也不禁沉默了。 他们虽然不懂佛法,但他们也知道,人间算什么极乐啊。 “阿弥陀佛。” “许施主,你还是着相了啊。” “你身为儒道半圣,又是大魏王爷,更是武道入圣,可以说你身上的任何东西,单独拿出来,都是常人一辈子无法奢求之物。” “对你而言,人间是极乐,是因为你看不到人世间的悲苦,你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你被世俗遮掩住了智慧。” “人世间,是苦海,世人都在苦海之中挣扎,极乐世界是彼岸,肉身囚禁住世人的佛心。” “唯独脱离了肉身,明白了智慧,才能正觉,踏上彼岸之桥,入极乐世界,抵达彼岸。” 慧觉神僧给予回答,这是佛门根本,也就是最著名的苦海说。 倘若这个被推翻的话,就等同于是推翻佛门一切之根本。 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尝试推翻佛门根本,但皆然都失败了,这个理论佛门是经过无数年的推敲,自我圆补,形成真正的无解之题。 故此,慧觉神僧不认为许清宵能推翻佛本之说。 第四场辩法,佛门也总算是扳回一局了。 不仅仅是佛门弟子如此想到,实际上各方关注的势力,也已经认定,许清宵这次辩法只怕要输。 人世间是苦海。 不仅仅是佛门是这般想的,仙门的道理也是这般。 只不过,佛门是苦海,仙门是红尘。 脱离苦海,脱离红尘,才可得道。 许清宵却说人世间是极乐,完全就是违背两者道理。 可就在此时。 许清宵的声音响起了。 “世间为苦海红尘,抵达彼岸,超脱自我,享人间极乐。” “可何为极乐?无七情六欲为极乐?无忧无虑为极乐?佛祖诵经为极乐?” “天地之间,阴阳共济,有阳才有阴,若无悲怎知乐?若无情怎知苦?若无爱怎能知悦?”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世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炽盛。” “此为苦海红尘,可却明悟,八苦为乐,便为极乐,彼岸在脚下。” 许清宵开口,他并不认为无忧无虑便是极乐,石头也无忧无虑,无有情感,这是乐吗? 人没有七情六欲,还是人吗? 超脱一切,没有了人性,这是佛,不是乐,这种存在是削减世人烦恼。 佛不需要太多。 佛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信仰,佛为世人扫去烦恼,并不是让世人全部化佛。 那样的话,这世间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只是此话一说。 慧觉神僧笑了,望着许清宵道。 “如若按照许施主之言,八苦为八乐,人间既极乐,脚下既彼岸,如何做到?” 慧觉神僧开口。 许清宵说的这个理论没问题,实际上也有人提出过这个理论。 没有七情六欲,还算是什么极乐? 可问题是,提出问题,你要解决问题啊。 不能说提出来就行? 你说七情六欲是快乐的,这个没问题,可八苦你怎么解决? 生老病死,你无法解决。 佛门极乐世界,可以解决,只是你不能有七情六欲。 有失必有得。 也符合天理。 如此,慧觉神僧算是拿捏死了许清宵。 许清宵提出这个问题,他并不在乎,说出这个道理,他也不觉得什么。 解决问题,才是辩法的核心。 你自己都解决不了,那你说什么?佛门有解决之法,有超脱之法。 所以这次辩法,无论如何,他都能赢。 可就在此时。 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