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人劳工作(2/3)

造、喷砂等岗位了,连普通的机加岗都充斥着临时工,这成什么话?这件事办完后,接着搞‘三定’工作,也可以和清退临时工一起搞。先把现状摸清楚,我不相信你们看不到人员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我总结了一下,浪费大致有三类,第一是无法控制有能力之部属的浪费;第二是不能使新进人员充分发挥其生产力的浪费;第三是未使部属尽其所能之浪费。每类细分,又可以分出十几二十种……时间的浪费就更多了,其中劳动定额不科是主要的一类。所以,人力资源后续的工作很多。很繁重。传统地讲,生产计划财务人劳是企业管理的四根柱子,现在搞了市场经济,营销工作就凸显了,但人事管理仍然是一门科,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千万不能把这个重要的部门搞成事务性部门。”

邱林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陶唐的指示。看陶唐讲完了,“陶总的指示非常重要,为人劳口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消化研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清退临时工不难,但搞好‘三定’不容易。据我所知,至少有十年没搞过‘三定’了,说实话,公司早就该这样抓了!别的单位不知道,至少采购部就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现象,我想其他部门也一样吧。一方面我们雇佣了大量的临时工,另一方面呢?大量的富余人员藏在各单位……同志们,这次算了一笔清查脱岗的财务帐。把我吓了一大跳呢。管理出效益,这就是最显著不过的诠释了。既赢得民心,又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样的好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邱总说的对,”陶唐微笑道,“但清退临时工也不是简单的事,不信你们瞧……‘三定’工作当然要结合机构改革进行。我有一些想法。但还没有拿出来研究。发规部管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责,我会跟骆总及新军助理交代的,他们会很快启动这项工作。”

‘三定’是人劳俗语。即定编定员定岗。潘成贵想,这件工作如果搞起来,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怕是搞不完。但不知道陶唐会不会用自己了……

这天下午下班时,潘成贵恰巧和刘新军走在了一起,“老潘,好久没在一起了,没事的话咱俩喝一杯如何?”

“没问题啊。我请客。”潘成贵是好酒的,晚上无特殊情况肯定是要喝二两的。但刘新军却是一般不喝酒的,肯定是有话要说,估计是他侄儿(脱岗人员)的事。潘成贵不能不给面子。

“别去招待所了,商业街也不合适,咱们到外面吧,有个小馆子蛮僻静,卫生条件还不错。”刘新军摸出电话,给家里说了他不回去吃饭了。

俩人恰好去了陶唐和盛广运吃饭的那家小面馆,“老潘,今天是我请客,你点菜。咱先说好了,是我感谢你,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谈到感谢,应当感谢的是我!你一直对我很支持,我心里有数。”潘成贵要了菜谱,开始点菜。

大型国企既重职务,亦讲资历。论职务,刘新军比潘成贵高,论资历,潘成贵就更不如了,潘成贵还是科时,刘新军已经是部主任了,尽管他们是同龄人。

“行了行了,老潘,就咱俩,多了就浪费了。”听到潘成贵足足点了七八个菜,刘新军急忙叫停,坚持退掉那个最贵的红烧鳜鱼。

潘成贵要了瓶老白汾二十年陈酿,拧开了,给刘新军的口杯斟满,“刘助理,很高兴跟你在一起喝酒,今儿咱总量控制,就这一瓶了。”

“这我可不行。我就这杯,你也别过量。”

“哪里!你老哥的量我是清楚的!”

“那是过去。现在我是能躲则躲。在家我是滴酒不沾的。而且咱们已不是拼身体的年龄啦,没必要去计较量,喝酒嘛,全看心情。”刘新军端起酒杯,“小刘的事给你添麻烦啦,多谢老弟这两年的照顾。都在酒中了。”

“刘伟的事虎头蛇尾,该道歉的是我啊。怎么办?刘伟回来还是办停薪留职?”

“准备回来。一半天就找你报到了,原先的单位不想回了,能不能考虑个新单位?”

“邱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给我们定了个原则,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现在很多单位不愿接收回来的人,你说的我争取吧,有目标了?”

“他原先在技术部,这次想到钢管厂……”

“钢管厂?”

“就是东湖的那个小厂子啊。大面走完了,就差最后的手续了。总要派人过去,刘伟是搞技术的,在外面野惯了,听说了这件事,而且他家离开发区也近。”

“我争取吧。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所以要老弟你帮忙嘛。”

“我想办法吧……对了。下午陶总给我们开会,下一步要启动‘三定’,还说要你们先期搞机构研究呢。也对,你们不把庙建起来,怎么设座位嘛。”

“老潘,虽然咱们平时来往不多,但我知道你是厚道人,宋总选择你干人劳是有眼光的。你那个岗位啊,一般人还真干不了,至少我干不了。你别说。听我把话说完。不管咱们来不来往,人家是把咱们划到一条线上啦。不说这个了,你说,陶唐干嘛搞这些?精益管理,三定,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